Sie sind auf Seite 1von 34

親職教育專題研究

現代父母品格教養價值觀之探討

授課 教授: 翁麗 芳
研究 生:黃 靜文 、楊清 貴
定義 1/2
 品格( character )
品格係指作為一個「人」所顯露出的人品、人
格,或人品、格調及品德。它涵蓋人格特質中
「可取」的層面,包括公平、正直、信守承
諾、遵守法規…等人格修養。它的核心價值就
是「修己待人之道」,其目標是「做好人、行
好事」(林公孚, 2006 )。
定義 2/2
 品格教育( character education )
本研究將品格教育定義為:品格教育是透過教
育的歷程,教導孩子使其能增進良好個人特質
,使之知善、愛善、樂善以及行善、表現良好
行為,並內化成習性的歷程(黃德祥,
2003 )。
 父母教養價值觀
本研究所指的父母教養價值觀即是指父母在教
育和撫養幼兒的過程中,對於幼兒的發展、教
育幼兒的方式和途徑,以及幼兒的可塑性等問
題所持有的觀點或看法。
研究目 次  參、 研究 方法
 一、研究架構
 壹、緒 論  二、研究對象
 一、研究動機  三、研究工具
 二、研究目的  四、研究流程
 三、研究問題  五、資料分析
 四、名詞解釋
 六、信度與效度
 肆、 研究 發現與 討論
 貳、文 獻探 討  一、一對台灣父母的訪談結果
 一、品格教育的意涵與理論  二、一對香港父母的訪談結果
 二、品格教育的相關研究  三、綜合討論與比較
 三、教養的意涵與理論  伍、 結論 與建議
 四、教養的相關研究
 一、結論
 二、建議
 參考 資料
 研究動機
 由於現代社會的快速變遷,影響家庭與教育的
環境,對於父母的價值觀也有所衝擊。
 多數的家長都知道學歷並不代表一切,品格教
育是不容忽視的,但是面對升學主義風氣的盛
行,學歷至上的價值觀,家長也無所適從,只
能隨著扭曲的社會價值觀來教養孩子。
 施鐵如( 1998 )提出,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
對人的素質品格的要求分別是什麼?教育如何
才適應人的現代素質品格的要求?反觀現代父
母,對孩子的期望與教養方式,會呈現怎樣的
現象?
 研究目的
 了解現代父母的品格教養價值觀。

 了解現代父母對孩子的教養行為。

 比較台灣與香港父母在品格教養價值觀的異同。

 研究問題
 現代父母對於品格教養價值觀為何?

 現代父母對孩子的教養行為為何?

 台灣與香港的父母,在品格教養價值觀有何不同


 名詞解釋
 品格( character )
 品格( character )係指作為一個「人」所顯露出的人品、人格
,或人品、格調及品德。它涵蓋人格特質中「可取」的層面,包
括公平、正直、信守承諾、遵守法規…等人格修養。它的核心價
值就是「修己待人之道」,其目標是「做好人、行好事」(林公
孚, 2006 )。
 品格教育( character education )
 本研究將品格教育定義為:品格教育是透過教育的歷程,教導孩
子使其能增進良好個人特質,使之知善、愛善、樂善以及行善、
表現良好行為,並內化成習性的歷程(黃德祥, 2003 )。
 怎樣和自己相處,怎樣和別人相處,怎樣和環境相處,這是做人。
事情要怎樣進行,才容易達到目標,這是做事。品格教育也能說
是教導孩子做人做事的教育。
 父母教養價值觀
 本研究所指的父母教養價值觀即是指父母在教育和撫養幼兒的過
程中,對於幼兒的發展、教育幼兒的方式和途徑,以及幼兒的可
塑性等問題所持有的觀點或看法。
文獻探 討 1/9
 品格教育 的理論
本研究擬由心理分析論、社會學習論和認知發
展論三個層面來加以探討。
 心理分析論( psychoanalytic theory )
文獻探 討 2/9
 品格教育 的理論
 社會學習論
社會學習論強調,在社會情境個體行為受別人
的影響而改變。
Bandura 採用觀察學習與模仿兩個概念予以說
明,身為長輩的父母和教師除了要以身作則,
更要慎選有正面教育價值的傳播媒體,使兒童
了解有意義的內容,進而影響其道德行為。
文獻探 討 3/9
 品格教育 的理論
 認知發展論

Piaget 無律期、他律期、自律期三個階段 。
Kohlberg 道德發展理論,三個時期六個階段 。
遵循他律而後自律,以及循序漸進原則,使得
道德教育之實施能因材施教,循序遞升,但教
師仍可依學生個別差異有所調整。
文獻探 討 4/9
 教養的意 涵與理論
文獻探 討 5/9
 品格教 育國際趨勢
 1989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面向二十一
世紀研討會」,其中特別提出道德、倫理與價
值觀的挑戰將會是二十一世紀人類所面臨最為
艱鉅的挑戰之一。
 1992 年,國際「品格教育」聯盟提出:尊重
、責任、公平、值得信賴、關懷、公民責任。
 許多先進國家開始將品格教育列入正式課程
有美國、德國、日本、英國等國家。
文獻探 討 6/9
 品格教 育國際趨勢
 美國品格教育運動包括始自 1993 年對企業界
推出品格第一的計畫, 1996 年拓展至中小學
的品格教育系列課程
 美國「 2002 至 2007 年教育政策報告書」中
, 強調建立安全校園及發展健全品格( 美國
聯邦教育部, 2002 )
 美國品格教育聯盟( 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 )歸納六大品格基石,包括尊重、
關懷、責任、值得信賴、公正、公民責任等。
文獻探 討 7/9
 品格教育 國際趨勢
 加拿大於 2007 年開始在「安大略省」中小學
全面實施品格教育課程。
 德國柏林於 2006 年 8 月份起,將倫理課定為
兩萬四千名七年級學生的必修課,以後每年擴
展一個年級,直到十年級為止。
 日本小學的道德課內容是遵循文部科學省制定
的「指導要領」進行,小一到小六,每年必須
上滿 34 個小時,內容必須包括「鄉土愛、珍
愛生命、尊重他人」等。
文獻探 討 8/9
 品格教 育台灣現況
 台灣於 2001 年開始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內文
雖沒有特別標榜「品格」二字,但細究其內涵
,仍可看出品格教育為國民教育施教的重點。
 教育部在 2003 年 9 月召開「全國教育發展會
議」,將「提升學生心理健康,建構新世紀品
格教育」列入議題。而且,在全國教育會議檢
討之後,成立「品格及道德教育工作小組」,
並且研擬「品德教育促進方案」(教育部,
2003 )。
文獻探 討 9/9
 品格教育 台灣現況
 教育部於 2004 年 12 月 21 日公佈「品格教育
實施方案」,明定關懷、尊重、責任、公平正
義、信賴及誠實六大美德 。
 2006 年台灣九個基金會及民間團體組成「品
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更提出「現階段品格
教育立即行動落實方案」呼籲教育當局立即行
動,在學校中加強『品格教育』。
 培基文教基金會不定時舉辦「品格教育師資訓
練」,在此基金會更是出版品格教育教材供學
校及民間使用。
品格教 養價值觀 相關研究

 博碩士論文

 期刊
研究方 法 1/7
 研究架構 依變項
自變項
父母的品格教養價值觀
個人背景變項
1 、品格教養看法
1 、性別 2 、對子女的期待
2 、地區文化

父母的品格教養行為

1 、教養行為養成
2 、教養行為處理
研究方 法 2/7
 研究對象
 問卷調查對象
 初步的問卷對象為研究者認識的好友,分布於台灣

、大陸、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澳洲等地。
 深度訪談對象

受訪者 性 年齡 教育程度 職業 居住地 婚齡 子女數


代號 別
A 男 42 高中 廣告業 台北中和 12 2 男( 11 歲
B 女 38 高中 廣告業 錦和路 )
1 男( 2 歲
C 男 香港九龍 2 1 女( 9 歲

D 女 30 高中 會社員 深水埗 )
研究方 法 3/7
 研究工具
 當代教養子女的社會化期待調查問卷
 研究者以 Hoffman ( 1988 )改編,並以傲創廿一有限

公司網站( my3q.com )製作線上問卷。透過電子郵


件方式請對方上網填寫,再請對方轉寄給他人填寫。
 內容為教養孩子中「最重視」的三個品格項目、教養

孩子中「最不重視」的三個品格項目,以及在對象所
處的地區中,「最重視」與「最不重視」的品格選項
 父母的品格教養價值觀訪談大綱
 內容為對孩子的期望、對品格教養的看法、教養中的

實際例子分享、教養方式與問題處理方式等幾個面向
 採取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
選擇研究方向
研究方 法 4/7
閱讀文獻、研究主題聚焦、界定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 研究流程

改編問卷內容 訂定訪談大綱
文獻探討
兩對父母(台北、香港)
初步線上問卷調查
蒐集相關文獻、
進行個別訪談 閱讀彙整資料、
進行分析探討
問卷回收與分析
歸納與概念化

統整、對照與綜合探討

作出結論與建議
研究方 法 5/7
 訪談工作紀要簡表
受訪者 負責人 聯絡方式 訪談時間 訪談地點 訪談方式
代號
A 黃靜文 手機 2007.04.14 父母店舖 筆記、錄音
(約 30 分)
B 黃靜文 手機 2007.04.14 父母店舖 筆記、錄音
(約 30 分)
C 楊清貴 MSN 線上 MSN 筆記、錄音
(約分)
D 楊清貴 MSN 2007.04.12 線上 MSN 筆記、錄音
(約 60 分)
研究方 法 6/7
 初步問卷分析
 傲創廿一有限公司網站( my3q.com )已先初步整理

出簡單數據,問卷調查結果之分析項目有三:
 1 、個人基本資料: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居

住地、職業等,作描述性分析。
 2 、教養期待項目:作描述性分析。

 3 、在性別、地區文化二個變項之下:作相關分析。

 訪談資料分析
 將錄音帶內容轉為逐字稿。

 把相關的意義單元( Unit )表示出來。

 將訪談稿意義句挑出,並加以群聚後命名。

 從群聚命名中選取主題及核心主題。

 歸納四位研究對象的結果。
研究方 法 7/7
 初步問卷調 查的效度
 效度部份,本問卷取自 Hoffman ( 1988 )的不同
文化教養問卷,並在研究者間相互討論修訂而成。
 深度訪談的 信效度
 研究者將訪談大綱、實地札記等書面資料相互檢核
,以增加資料分析的信度。
 效度方面,研究者則經由與父母個案時間長短不一
的接觸,建立更親密且非正式的良好關係提升,在
進行研究時以研究個案為主體,並以同理心的態度
感受。另外經由省思的過程,與豐富的描述研究過
程與研究情境、研究對象,能提高外在效度。
研究發 現與討論 1/7
 問卷結果:性別  問卷結果:地區文化
研究發 現與討論 2/7
 您認為在教養孩子中較重視的品格。
研究發 現與討論 3/7
 您認為在教養孩子中較不重視的品格。
研究發 現與討論 4/7
 您認為在您所居住地區,教養孩子中「最重視
」的品格。
研究發 現與討論 5/7
 您認為在您所居住地區,教養孩子中最不重視
的品格。
研究發 現與討論 6/7
 與台北父 母的訪談結果 (初步)
 背景→中和錦和路,廣告業自營, 2 男( 11
歲雙胞胎)、 1 男( 2 歲)
 對孩子的期望皆相同:誠實 。
 品格例子→偷錢 ;偷改聯 絡簿 。
 處理方式→警察協 助;教師協助 。
 認為不重要的選項→服從父母 ;創意。認為
重要的達 成,其他項目 自然也會達 成。
 羨慕孩子的類型→獨立自 主;體貼 。
 不禮貌的處理方式→當場提醒 。
研究發 現與討論 7/7
 與香港父 母的訪談結 果(初步)
 背景→九龍深水埗,母為會社員, 1 女( 9 歲
歲)。現分居近一個月,父現住青衣。
 對孩子的期望:腳踏實地 。
 品格例子→晩回家 沒打電話 。
 處理方式→說教。 重視孩子的 感受 。
 不重要的選項→富同情、 憐憫。都你很 有錢
的時候才 說。
 羨慕孩子的類型→不需跟 其他孩子比 。
 不禮貌的處理方式→只要維護 他,小朋友 不
懂說話。 回家都是慢 慢說 。
參考資 料 1/2
 王文科( 1983 )。認知發展理 論與教育 。台北:五南。
 王文科( 1994 )。教育研究法 。台北:五南。刑玉鳳( 2002 )。初中學生品 德發展狀
況與父 母教養方式 的相關研 究。河北師範大學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石家莊。 呂敏華( 2005 )。高雄市國民小學 品格教 育實施現況之 調查研究。國立嘉
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 林巧鵑( 2004 )。台北市國民 小學品格 教育實施現 況調查。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
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 邵瑞珍、皮連生編( 1993 )。教育心理 學。台北:五南。
 姚政男( 2004 )。家訓在九年 一貫課程 中的意義與 價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
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 施鐵如( 1998 )。面向新世紀的品格教育實踐。現代教育論叢 -新世紀 教育前瞻,
1998 年第 5 期, 5-8 。施鐵如( 1999 )。面向新世紀的品格教育。比較教育 研究,
1999 年第 1 期, 43-45 。 張春興( 1991 )。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 張春興 , 林清山( 1986 )。教育 心理學。台北:東華。
 張莉( 2002 )。當代家長教養觀 念錯位現 象及糾偏策 略。西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碩士論文,未出版,重慶。 陳智蕾( 2004 )。新約聖經德行 觀及其 品格教育蘊義 -以
耶穌的 教導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 單文經、汪履維譯( 1988 )。道德發展 與教學。台北:五南。
 陽琪( 1984 )。就業母親與未就 業母親教 養態度及子 女生活適應之 相關研究 。中國
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 黃瑞琴( 1991 )。質的教育研 究法。台北:心理。
 楊國如( 2003 )。資深輔導志 工參與動 機、工作投 入與工作滿足 、之質性 研究。台
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 楊淑雅( 2005 )。幼兒品格教 育課程實 施之研究- 以一所幼兒園 為例。實踐大學家庭
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參考資 料 2/2
 賈馥茗著( 1999 )。人格教育學。台北:五南。
 劉金蘭( 2005 )。台中市托兒 所幼生父 母教養取向 、參與親職教 育與親職 教育安排
期望相 關性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 歐陽教( 1987 )。道德判斷與 道德教學 。台北:文景。
 潘慧玲(主編)( 2003 )。教育 研究的取徑 -概念與 應用。台北:高等教育。
 蔡永強( 2003 )。山海的女兒 -五位原 住民女性教 育菁英的生命 史研究。國立台北市
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 賴廷生( 2002 )。國小實施發 展性教學 輔導之研究 -以二位實習 教師為例 ,台北市立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 謝明昆( 1994 )。道德教學法 。台北:心理。
 謝明昆( 1994 )。道德教學法 。台北:心理。
 羅栩淳( 2004 )。六堆客家地 區婦女教 養方式與其 國中子女生活 適應之研 究。中國文
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 Elliot G.Mishler ( 1986 ) . Research Interviewing: Context and Narrative. New York:
 Haward Univ. Press.
 Kathleen B. Demarrais, Patricia A. Nelson, Jill H. Baker ( 1992 ) . Meaning in Mud:
Yup'ik Eskimo Girls at Play. Anthropology & Education Quarterly, Volume 23, 1992. p.
121-143.Louis Cohen and Lawrence Manion ( 1980 ) .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London : Croom Helm Ltd.
 Margaret D. LeCompte ( 2000 ) . Analyzing Qualitative Data. Theory into Practice,
Volume 39, Number 3, Summer 2000, p .146-154.
 Tehmina N. Basit ( 2003 ) . Manual or electronic? The role of coding in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Educational Research Vol. 45 No.2 Summer 2003, p. 143-154.
建議、 回饋與討 論
 教學現場對於品格教育的想法 與實例 分享。
 家庭現場對於品格教育的想法 與實例 分享。
 除本文外,另外對品格教養感興趣的方向有哪
些?
 對於名詞 的建議。
 對於研究架構 的建議。
 對於研究結果 的建議。
 對於研究整體 的建議。

多謝老 師與同學 的寶貴意見


Das könnte Ihnen auch gefal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