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auf Seite 1von 56

分类号 密级

UDC 注1

学 位 论 文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与研究

胡 勇

指导教师姓名 唐小我 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专业名称 工商管理

论文提交日期 2003/09/10 论文答辩日期 2003/11/14

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阅人

年 月 日

注 1 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 UDC》的类号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电子科技大学或其它教

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

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电子科技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

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

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电子科技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

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

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与研究

摘 要
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作为一种全新的区
域经济实践模式,生态产业示范区的发展将对维护地区生态安全,确保地区国民
经济产业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的建设是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历史机遇,产业规划分析
则是建设生态产业示范区取得成功的首要任务,但对生态产业示范区而言,如何
系统地评价产业地位,如何规划产业结构框架、如何合理地确定产业分布格局,
却是理论上没有得到充分研究的问题,本文根据深入地调查和详实的数据,对生
态产业示范区的产业规划分析做出了创造性和科学性的研究。
本文首先对选题背景、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现实意义作了简单地介绍,然后
分析了生态产业示范区及其产业规划的产生、发展和理论基础,再根据产业经济
学、区域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客观地分析了都江堰的生态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
境,特别是从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三方面详细地分析了都江堰生态环
境对其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有利影响。然后创造性地构建了的都江堰各生态产
业地位的评价体系模型,此评价体系由产业发展潜力、产业规模、产业关联度三
个方面的指标组成,再细化成八个具体的量化指标:市场潜力、供给潜力、产业
规模、产值规模、输出规模、利税规模、就业规模、产业影响力和感应度。本人
结合实际调查的数据和官方统计数据,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了以
下结论:生态旅游业与生态农业发展潜力巨大,产业规模较大,产业关联度大,
是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生态林业、水资源产业和
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潜力大,产业关联度大,但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因此视为
先导产业;绿色中药材产业和绿色房地产业发展潜力大,但产业规模和产业关联
度都相对较小,因此视为增长产业。然后再根据产业经济学的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规划出适合的都江堰生态产业结构框架,并根据产业布局理论的点轴理论确定了
都江堰的产业布局规划,最后,根据本人的调查和预测,代表性地分析了都江堰
建设生态产业示范区应该重点发展的典型产业化项目,以作为本文的补充和实
证。

关键词 生态产业示范区;产业规划;产业结构/产业布局

i
Industrial Planning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ujiangyan Ecological Industrial
Demonstrative Region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industrial demonstrative region


(EIDR) is a vital act in implemen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As a brand-new practical mode of Regional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EIDR will facilitate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safety and the
sustainabl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national economy,
industries, and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of Dujiangyan EIDR is a historical opportunity
caused by the Grand Development of West China. The industrial planning
analysis is the primary task of the successfully constructing EIDR. But as
far as EIDR is concerned, the problems of how to appraise systematically
the industrial status, how to plan industrial structure frame, and how to
determine reasonably the industrial distributing pattern lack adequate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thesis makes a creative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o
the industrial planning of EIDR based on tho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ccurate data.
First, the thesis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ubject-selecting background,
primary contents of research,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
Then, the thesis analyses the emergence, evolution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EIDR and its industrial planning. And then, based on relative
theories of Industrial Economy and Regional Economy, the thesis
analyses objectively the natur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of Dujiangyan,
especially analyses in detail the favorable impac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Dujiangyan upon its EIDR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ecological value, social value and economic value. The thesis then

ii
creatively constructs a model for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status of
various ecological industries in Dujiangyan. The evaluation system is
composed of three dimensions of indexes of development potential, scale
of industry and relativity of industry with eight quantitative indexes of
market potential, supply potential, scale of industry, scale of production
value, scale of output, scale of profits and taxes, scale of employment,
and impact power and degree of industry.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data with the official statistic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with qualitative analysis, the author
reache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ecological tourism and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re the supporting or leading industri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ujiangyan EIDR because of their immense development potential,
massive scale of industry, and great relativity of industry; ecological
forestry, water resource industry, and product processing industry are
precursory industries because of their great development potential, great
relativity of industry, but relatively smaller scale of industry; gree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ndustry and green real estate industry are
increasing industries because of their great potential of industry, but
relatively smaller scale of industry and relativity of industry. And then,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Theory of Industrial
Economy, the author plans the frame of Dujiangyan ecological industry
structure; and based on the Spot-and-axe Theory in the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Theory, the author makes an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planning
for Dujiangyan. And last, based on the author’s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ing, the thesis typically analyses the industrialized projects that
Dujingyan EIDR should develop as the supplement and demonstration of
the thesis.

KEY WORDS ecological industrial demonstrative region (EIDR);


industrial planning;industrial structure;industrial distribution

iii
目 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 1
1.1 选题背景················································································· 1
1.1.1 生态产业的呼唤 ··············································································1
1.1.2 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历史机遇···························································1
1.1.3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需要···············································2
1.2 主要研究内容········································································· 2
1.3 论文的现实意义····································································· 4
第二章 生态产业示范区及其产业规划理论概述······················· 5
2.1 生态产业示范区的产生背景与实践 ····································· 5
2.1.1 建设生态产业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践选择 ···············5
2.1.2 国内外生态产业示范区的发展现状及实践 ···································7
2.2 生态产业示范区产业规划分析的主要理论基础 ················· 9
2.2.1 持续发展理论 ··················································································9
2.2.2 生态经济学理论 ············································································10
2.2.3 区域系统控制理论 ········································································10
2.2.4 产业经济学理论 ············································································11
第三章 都江堰生态环境特征及经济产业现状························· 12
3.1 都江堰生态环境区域特征··················································· 12
3.1.1 都江堰自然资源及生态系统状况·················································12
3.1.2 都江堰生态多样性的意义与价值·················································13
3.2 都江堰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6
3.2.1 都江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16
3.2.2 都江堰生态经济产业现状分析·····················································18
第四章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 22
4.1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产业规划的基本原则 ··················· 22
4.2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产业规划的总体目标 ··················· 22
4.3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各产业部门的产业地位分析 ······· 23
4.3.1 都江堰生态产业地位评价体系的建立 ·········································23
4.3.2 都江堰生态产业的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25

iv
4.3.3 都江堰生态产业的产业规模分析·················································27
4.3.4 都江堰生态产业的产业关联度分析·············································29
4.4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的产业结构框架规划 ··················· 30
4.5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中的产业布局规划 ··············· 33
第五章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产业规划重点项目研究········· 36
5.1 生态农业——构建生态产业示范区的支柱产业 ··············· 36
5.2 生态旅游业——生态产业示范区支柱产业 ······················· 38
5.3 产品精深加工业——生态产业示范区先导产业 ··············· 40
5.3.1 都江堰的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化项目·············································40
5.3.2 食用菌产业化加工项目 ································································41
5.3.3 都江堰川芎深加工产业化项目·····················································42
5.4 中药材产业——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增长产业 43
5.5 经济信息网络和科技监测系统 ··········································· 43
第六章 结论 ················································································ 45

致 谢…………………………………………………………………………46
参考文献…………………………………………………………………………47

v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生态产业的呼唤

人类正处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转折点。21 世纪将是重建人与自然和谐
统一、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时代,生态文明将成为未来社会对经济发展起主
导作用的文明形式。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在
开发利用资源时,只注重直接经济利益,忽视了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忽视了生态效益,产生了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之间矛盾对立的关系。资源的消耗
与生态环境的恶化日益成为影响当代,特别是子孙后代生产力和生态质量的主要
制约性因素。人类只有认识和利用生态环境,重视提高生态效益,使经济活动有
良好的生态条件,才能合理利用自然力量,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取
得较好的经济利益[1]。可以说生态效益是经济利益的基础,讲求生态效益是保证
经济利益的重要条件,在资源与环境难以满足人类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己经对
人类经济活动构成总体约束的情况下,很多国家和地区己开始重视加强生态环境
建设,发展绿色产业的重要性。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少数发达国家正开始把资
源环境优势以有价要素形式纳入成本,在国际市场上其效用和附加值创造出巨大
的利润。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三大趋
势日益增强,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可持续发展己成为世界
各国的共识,生态产业的发展正在成为全球性的趋势[2]。

1.1.2 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历史机遇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总揽
全局,面向新世纪,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
所做出的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
快速、稳定、健康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
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条
重要方针。从‘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
解决地区差距继续扩大趋势的力度,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针对东西部
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以及国内外形势出现的变化,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现

1
MBA毕业论文: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与研究

代化建设即将进入新世纪的历史时刻,做出了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同
时,不失时机地加快中两部地区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把都江堰建设一个有代表性的生态产业示范
区,运用现代高新技术与优良传统技术的有机结合,按照改革、开放、竞争、协
调的运行机制,建立科学、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建成城乡经济贸易的样板,
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将会对西部经济的发展起到示范、幅射和推动作用。
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
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各国经济发展
战略。我国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这给具有自然资
源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为了迎接和适应这个大
环境,进行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非常必要。都江堰有优越的地理环境,良好的环
境质量,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相当的科技人才
优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正当其时。

1.1.3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需要

都江堰市是“温--郫--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建立起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把都江堰市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特点鲜
明、水平一流、经济类型先进、发展水平较高、社会文明进步、生态环境优良、
资源持续利用的生态区域,就必须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进行规划、合理进行产业
布局;建立起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无公害中药材产业、
生态文化产业、绿色房地产业等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科技水平的生态产业体系,实
现生态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消费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动态平衡;生态资
源显著增值,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全市社会文明程度、居民综合素
质等达到较高水平,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笔者作为广州大成实业公司与都江堰科技局合资项目------都江堰马铃薯产
业化基地的乙方(大成公司)负责人之一,作为外来合作投资方的项目经理受都
江堰科技局的委托从 2002 年 10 月开始一直参与都江堰市科技局的都江堰生态产
业示范区建设项目的研究工作,主要负责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中的产业规
划研究,并以此作为自己的 MBA 毕业研究论文。

1.2 主要研究内容

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为引言,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主要研究的内容及论文的现实意义。

2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生态产业示范区及其产业规划理论概述,分析了生态产业示范区的产
生背景和实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建设生态产业示范区的必要性,并分析
了国内及国外的生态产业现状及示范区建设的现状;分析了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
的产业规划分析所依据的主要理论基础。
第三章都江堰生态环境的特征和经济产业现状,本人经过详实的数据统计,
分析都江堰市独特的自然资源情况和世界罕见的生态多样性资源状况,描述了都
江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带给本区域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分析
了都江堰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和经济产业现状,同时指出经济产业现状中的对于生
态产业示范区建设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第四章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本人提出应该在可持续
发展等原则的指导下,以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总体建设目标为基础,采取定量
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产业评价体系的指标对都江堰各产业进行分析,由此
确定出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先行产业和增长产业
等,然后利用产业经济学的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结合都江堰的特有资源状况,分
析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应该着重发展哪些产业,每个产业又应该着重发展
哪些项目,最后,再利用产业经济学的产业布局中的点轴理论,将都江堰按照行
政区域规划为三大生态产业发展板块,每个板块又包括哪些地域,在这些区域内
又应该发展哪些重点项目,从而形成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系统的产业规划框
架。
第五章是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产业规划重点项目,本人从生态农业、生态
旅游业,产品精深加工业,生态医药材产业中提出了几个典型的重点项目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项目有的是在规划中的项目,有的是已经实施的项目,因
此,分析中的数据有的是来源于统计部门的准确数据,有的是笔者根据大量调查
和分析而得出的预测值。由于这些项目都是围绕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而进
行,对于本文的产业规划分析起到了互补和实证的作用。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都江堰生态环境现状的系统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都江堰的自然条件
和生态环境特征显著,生态产业已具备相当的规模,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产业结
构日趋合理,具备建设生态产业示范区的无可比拟的优势。
二、针对于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系统研究在国内外并不多见,本
文结合产业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的产业结构、产业发展、产业布局理论,围绕都
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的建设,利用产业地位评价体系,产业结构优化体系和产业
布局理论对都江堰的生态产业发展做出了系统的规划,并围绕产业规划的结果对
都江堰应该重点发展的具体生态产业项目进行了分析。

3
MBA毕业论文: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与研究

1.3 论文的现实意义

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它要求在保
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大力培育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增强经济实力,
提高民众生活质量,最终解决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实现两者的协调
统一[3]。我国的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正在不断向纵深发展,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
发展“十五”计划提出,到2005年,我国要在4至5个省,400个市、县开展生态
产业示范区的建设试点,并在此基础上将产生120个国家级生态产业示范区从而
实现区域性的社会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4]。
本文就主要以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过程中产业规划为目标,结合产业经济学
的产业结构、产业发展、产业布局理论,利用产业地位评价模型,对都江堰生态
产业示范区的建设进行了系统的产业规划分析,指出了在建设生态产业示范区的
过程中应该重点发展那些市场潜力大,产业规模可观、产业关联度和产业影响较
力强的产业,以及对其中的重点项目进行了简述与评价。由于专门针对生态产业
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研究在国内外还并不多见,因此,本文的现实意义就显得
格外突出,不仅对我国其它地区在建和已建的生态产业示范区产业建设的产业规
划工作起到参考作用,同时对所有的区域性经济产业结构建设和产业规划项目均
有较强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本文始终围绕生态产业及可持续发展原则为主线,系统地分析了都江堰生态
自然环境特征对于都江堰建设生态产业示范区的有利条件,并且体现了因地制宜
的建设思路,对于其它地区的区域性经济发展规划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4
第二章 生态产业示范区及其产业规划理论概述

第二章 生态产业示范区及其产业规划理论概述

对于生态产业示范区 (Ecological industry demonstrative region)的


基本概念,国内外学者目前还没有统一认识,国内有学者将其定义为根据当代可
持续发展的战略和理论,按现代生态经济学原理,对一个行政区域(通常是以乡、
县、市等为空间范围)的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进行结构调整与功能优化,
通过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深化经济结构的调整,并根据区域
区位条件,技术经济基础,建立起来的一个良性循环的区域性生态经济系统[5]。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分析生态产业示范区产生的背景与国内外的建设实践和生态
产业规划相关的理论依据。

2.1 生态产业示范区的产生背景与实践

2.1.1 建设生态产业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践选择

生态产业示范区是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产业生态学和系统工程理论指导
下,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的多种具有不同生产目的的产业,按照物质循环、生物
和产业共生原理组织起来,构成一个从摇篮到坟墓利用资源的具有完整生命周期
的产业链和产业网,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而影响,求得多产业综合
发展的产业链[6]。该示范区内的各种产业,不受产业生产方式和行政边界的限制
在原料供应、产品分配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共同享有同等权力以获得共同发展的机
会。它不仅是传统生产方式向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也体现了现代化发
展对生产的现实要求。
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思想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有几
千年优良历史的传统农业为在我国建立生态产业区作好了充分的实践经验准备,
生态产业园区建设,要求系统中各种组分之间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通过一定
耦合关系的建立,实现组分之间的合理连接,以完成系统的整体功能[7]。传统农
业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就是系统中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等组分之间形成了良好的
组合关系,系统的发展比较协调,这与生态产业区建设的要求相一致。第二、当
代生态农业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又为进行生态产业区建设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以
生态工程思想为指导的生态产业建设,不仅强调组分之间的合理连接,强调系统
的整体特性,并且强调系统中各种资源的无废物循环利用特点,特别强调系统的
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8]。这不仅与西方国家正在兴起的生态工业园区
的思想相吻合,而且在此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目前的生态农业实
践,组分间结合的紧密性较差,许多组分在系统中还是独立地发挥作用,从而降

5
MBA毕业论文: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与研究

低了这类模式的应有作用。因此,进行生态产业区建设,不仅有利于解决生态农
业建设水平的提高,而且也符合国际发展潮流。第三、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也完
全符合我国的实际。由于农村和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它不仅每年可以为市场提供多种多样的农副产品,而且还是大批工业原材
料的生产和加工基地。随着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乡村工业发展规模化、可持续
化已经成为影响农村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迫切需要用新的思维方
式指导生产实践的操作程序,更重要的是我国由于实行社会主义管理机制,使项
目组织、协调和管理更加容易,有利于克服系统组分之间各自为政的弊端,因此
采用这种发展模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又有可靠的政策保证。下面用表格说明生
态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比较:

表 1-1 生态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比较[9]
类别 传统产业 生态产业
目标 单一利润、产品导向 综合效益、功能导向
结构 链式、刚性 网状、自适应型
规模化趋势 产业单一化、大型化 产业多样化、三大产业组合
系统耦合关系 纵向、部门经济 横向,复合生态经济
功能 产品生产 产品+售后服务+生态服务+能力
建设
经济效益 局部效益高、整体效益低 长期效益高、整体效益大
废弃物 向环境排放、负效益 系统内资源化、正效益
调节机制 外部控制、正反馈为主 内部调节、正负反馈平衡
环境保护 末端治理、高投入、无回报 过程控制、低投入、正回报
社会效益 减少就业机会 增加就业机会
行为生态 被动、分工化、行为机械化 主动,一专多能,行为人性化
自然生态 厂内生产与厂外环境分离 厂外相关环境构成复合生态体
稳定性 对外部依赖性高 抗外部干扰能力强
进化策略 更新换代难、代价大 协同进化快、代价小
可持续能力 低 高
决策管理机制 人治,自我调节能力弱 生态控制,自我调节能力强
研究与开发能力 低、封闭性 高、开放性
工业景观 灰色、破碎、反差大 绿色、和谐、生机勃勃

综上所述,生态产业示范区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发展
理念,作为在实践中产生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又对外开放的复合式生态经济系统,
它是生态科学领域内的重大突破,其实质是在发展过程中,精心维护人类生存和

6
第二章 生态产业示范区及其产业规划理论概述

发展的基础,实现人类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通过生态示范区的发展和研究,可
以为人类探索出一条既可以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又可以保护好环境和资源的
途径,这代表了当今全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发展方向,
生态示范区的发展必将在国内国际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2.1.2 国内外生态产业示范区的发展现状及实践

90年代初期,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
展成为人类的共识和时代的强音,其思想被具体体现在会上所通过的《21世纪议
程》《里约宣言》等五个重要文件中,人类最终理智地选择了可持续发展,这是
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是人类识别传统发展模式、开拓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
里程碑。此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心逐步转向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优先行动
计划的研究,在国际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研究日渐受到重视,以国际应用
系统分析研究所(IA S A)为代表的一些国际性组织,着眼于全球和区域,进行
了“生物圈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欧洲未来的环境”等研究;欧洲联盟则制定
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新战略”以推进欧洲联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力求在本
大陆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化;美、日等国政府分别制定了本
国的21世纪议程,旨在通过建立起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框架,逐步
实现区域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目标。在将可持续发展研究由战略计划制定推向实
践应用上,世界各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对策,一些国家将生态示范区的发展看作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其中,瑞典是开展这项工作最早的国家,具
体措施是按两个方面未运作,一方面是按产业部门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另一方
面则以行政区域为单位,建设“生态循环城”早在1992年以前,瑞典便完成了“生
态循环城”的试点工作,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瑞典制定了全国可持续发
展行动计划,要求全国大部分省市在五年之内全部完成“生态循环城”计划的编
制工作。除瑞典外,其他一些国家也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适宜
模式。如美国所进行的“生物圈2号”特殊形式生态示范区试验和研究工作;俄
罗斯在本国部分地区实施的生态综合实验区研究;巴西为维护社会经济稳定与自
然供需平衡建立的生态平衡经济发展区。另外,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编制
的各种不同生态经济规划,都代表了当今国际上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区域社会经
济持续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快速成长期。由于在发展中过多注重经
济增长的数量,忽略经济增长的质量,单纯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低效
益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诸如环境污染日趋加剧,

7
MBA毕业论文: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与研究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中区域差距扩大等等问
题,不仅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还进一步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健康
发展。严峻的现实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
境,以较低的资源和环境低价换取较高的发展速度,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的协调统一,应成为我国宏观发展战略的未来取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
中国政府制定了“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贺《中国21世纪议程》等相关政策与文件,
明确指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需要和必然选择。党的十四届五
中全会和全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可持续发展又被确立为指导未来我国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探索和研究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适宜模式日益为各级政府所重视。近十几年来,我国在不同领域进行了生态环
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践研究,如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开展城乡环境
综合整治,恢复和治理区域性的生态破坏等工作,这些为生态示范区的发展奠定
了扎实的基础。
为了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协调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的关系,总结经
验、探索规律,寻求适宜的区域发展模式,国家于1995年制定并通过了《全国生
态产业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确定了未来50年生态产业示范区发展的战略目标和
分期目标,自此,生态示范区得以在全国各地莲勃发展。2000年,国家环保总局
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中明确指出:“维护国家生态安
全,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加强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农业县建设,
实现山川秀美,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更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示
范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生态产业示范区发展的初期目标己顺利实现,正
在迈入重点推广的二期阶段。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试点范围也在逐步扩大,许
多地方提出了建设生态市甚至生态省的要求。以杨凌生态产业区,延庆生态产业
区,延边生态产业区等中国生态产业示范区的较成功的实践和海南生态省建设的
初步成效,都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目前,有7个生态农业建设
点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称号,并将其收录在联合国环境计划
署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系列丛书,专门向国际社会介绍。各生态示范区都己将
可持续发展思想确立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强化生态环境意识的前
提下,探索出了多元化的现代生态经济模式,并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社会
的综合性效益。为我国在21世纪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树立了一批典
范,生态示范区正己燎原之势,成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

8
第二章 生态产业示范区及其产业规划理论概述

2.2 生态产业示范区产业规划分析的主要理论基础

生态示范区的产业规划研究主要是从产业结构、产业地位、产业发展、产业
组织、产业布局等方面对生态示范区内的产业进行分析,调整,优化,以达到生
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之目标,其中涉及到社会学、产业经济学、生态学与环境科
学等众多学科领域,从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的密切性以及相关程度考虑,现代可
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以及区域系统控制理论是研究
生态示范区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

2.2.1 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进行痛苦反思后提出的一种全新
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根源于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
注。自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Rachel Carson)发表划时代的著作《寂
静的春天》 (silent spring)到1992年联合国第二次环境与发展大会,可持续
发展理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特别是9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如何理解可持续
发展的概念及其内涵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
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和沃福德、世界自然
保护同盟、世界资源研究所等国际性组织、研究机构以及学者分别从生态环境保
护、经济学、社会属性和技术性角度未定义可持续发展,国内学者叶文虎、杨开
忠、龚建华等人也就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给予解释和界定,在众多的定义中,
被 广 泛 引 用 和 认 可 的 则 是 1987 年 联 合 国 环 境 与 发 展 委 员 会 ( WCED ) 主 席
Brundtland女士在《我们共同的未未》的报告中提出的定义,即“可持续发展是
既能满足当代人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目前,人们对可
持续发展的认识逐渐趋向成熟,就其内涵而言,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层面来理
解:
一、经济发展,发展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还包括社会发展和保持建设良好
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中应注重数量和质量的统一。要求彻底改变传统的高投入、
高消耗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通过发展生态经济型产业和推行绿色消费未取代
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10]。
二、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可持续发展承认人类对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依赖性,强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两个相互联系不可
分割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应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同时要努力遏制环境恶化和资源的过度耗竭[11]。
三、实现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寻求的最终目标应是改善人
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平等、自由、舒适的生存环境。社会发展

9
MBA毕业论文: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与研究

的中心应是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这既包括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
平,同时又应实现社会公平,即消除贫困、消除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
四、发展潜力的培植,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不以牺牲后代人发展机会和发展权
利的发展,它不仅仅注重发展的状态和阶段性目标,而更注重发展趋势的持久性
和耐力,注重未来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机会[12]。
五、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使人们由传统发展观念向新型发展观念
转变,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它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
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生态示范区作为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经济社会形
式,追求可持续发展是其最高目标和指导核心。

2.2.2 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 (ecological Economics)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由经济系统


和生态系统复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生态经济学的
兴起是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矛盾深化的必然产物,其理论的核心是综合研究
使人类物质资料生产得以进行的经济系统和包括人类在内的生态系统之间如何
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13]。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一、经济结构理论。揭示了区域发展系统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多层次、多序
列、多于系统的复合网络结构。反映了各要素间组合的比例关系以及在区域空间
上的内在联系。合理的生态经济结构有利于区域内各生态经济要素在空间中的优
化布局和安排,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二、经济功能理论。这是生态学基本观点在经济学领域内的应用和扩展,通
过对各种功能的分析和综合,使人们能够为正确利用系统内的生产要素做出科学
决策,进而使控制和协调再生产过程成为可能。
三、经济效益理论。要求人们建立新型的生态效益观念,在正确处理经济效
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矛盾对立问题方面,要按照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办事,避免和
克服二者相互对立的情况。只有将经济发展建立于生态效益的基础之上,保护自
然生产力,才能为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条件,经济效益才能够更加长久。

2.2.3 区域系统控制理论

控制理论(Cybernetics)最初形成于工程系统和自然系统领域中,随着研
究的深入,控制理论开始被广泛运用到社会和经济等人文系统中。现代控制理论
的思想方法被成功地移植到区域发展动态过程这一独特的研究对象中,形成了一
系列新见解。它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

10
第二章 生态产业示范区及其产业规划理论概述

一、发展系统是由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要素通过相互作用,相
互制约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即PRED系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又开放的系统,它
的平衡与发展需要与其外部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流的交换。
二、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可控制的过程,任何一个区域系统并非永恒静止,
而是不停地通过人、资源、环境与经济四大于系统之间的相互交织和作用,共同
推进整体系统的演进和变换。在区域发展系统中,人作为主体具有积极性和能动
性,总可以从错综复杂的动态关系中区分出确定因素和非确定因素,建立常规线
性控制系统和非线性控制系统,实现对区域发展过程有目的控制[14]。
三、在区域发展过程中是最活跃、最基本的要素,区域发展的调控必须借助
于信息,即借助于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区域发展信息运动去指挥各种区域发展
活动过程。但在具体操作时还要通过区域发展信息反馈来实现对区域发展过程进
行有目的调控。
从区域系统控制理论观点未看,生态示范区的发展便转化为区域PRED系统的
控制问题,它涉及被控对象,控制机理和外部环境三方面的复杂性综合,控制要
求多种多样。区域发展控制理论通过对区域发展系统协调发展机理的深入剖析,
揭示了控制基本原理及方法,为实现生态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一种强有力
的技术支撑和控制手段[15]。

2.2.4 产业经济学理论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及其发展规律的经济学,由于产业之间存在产业本
身、产业之间、产业内部、产业分布和产业发展等式多层次多方面的内容和特征,
所以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又分为多种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了产业类
型、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分布、产业组织、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等。

11
MBA毕业论文: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与研究

第三章 都江堰生态环境特征及经济产业现状

在了解了生态产业示范区对社会经济、环境的积极作用之后,我们也就能清
晰地认识到都江堰建设生态产业示范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的内容是为了更
合理地规划都江堰生态产业发展思路,我们对都江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
环境进行了系统地全面地分析。

3.1 都江堰生态环境区域特征

3.1.1 都江堰自然资源及生态系统状况

都江堰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以世界水利名珠“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
享有“天府之源”的美誉,是川西平原水利枢纽和重要的生态屏障。它地处东经
103。25,42,,----103。47,00,,,北纬30。44,54,,----31。22,09,,之间,是四川盆
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
原呈阶梯状分布。全市南北长68公里,东西宽134公里,面积有1207平方公里。
最高海拔4582米,最低海拔592米。其中山区面积占54.3%,丘陵占11.5%,平地
占34.2%[16]。都江堰河流众多,水网覆盖率高,境内河流均属岷江水系,是都江
堰灌区的主干,经散流分岔延伸出多个支流,组成纵横交错的自流灌溉网络,滋
润着川西平原上的千万亩良田。
都江堰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湿度大,无霜期长,阴天多,

日照少,气压低,风速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 .2 C,年平均
无霜期有258天。年平均降水量1225毫米,其中80%集中在五月至九月。主要风向
为西北风,风速小(平均1.4米/秒),静风频率高达41%,是全国典型的小风区之
一。
都江堰市资源丰富,物华天宝。境内生物多样性保存完整,是国际“生物多
样性保护策略与行动计划”的重要基础,区内拥有6个植被型,24个群系;当地
植被垂直带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等7个植被垂直带构成;
并有河谷、沼泽湖及冰斗湖、“苔藓园”等特殊生境和一些特有植被群落类型。
都江堰拥有高等植物3284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有46种,如红杉、珙桐等,占我
国高等植物种类的11.3%,展现了温性植物区系为主的基本特征,同时特、少、
单型属分别占我国相应属的16.5%,13.6%,10.2%[17],国家与四川省级珍稀濒危保
护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垂直分布特征明显。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1%,有“生物
基因库”和“自然生态博物馆”之称。

12
第三章 都江堰生态环境特征及经济产业现状

都江堰位于大尺度的生态过渡区,境内的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可粗略分为5
个主要类型,即:森林生态系统、高寒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等3个自然生态
系统与城镇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等2个人工或半人工生态系统[18]。

表 3-1 都江堰不同生态系统动植物分布表
鸟类Bird 兽类Beast 鱼类Fish 高等植物High plant
生态系统Bio-system
N (%) N (%) N (%) N (%)
城镇生态系统Town 32 16.1 7 7.1 - - 130 3.7
农业生态系统
101 50.8 23 23.5 7 7.2 600 17.1
Agriculture
森林生态系统Forest 117 58.8 70 71.4 - - 2600 74.3
高寒生态系统Alpine 25 12.6 20 20.4 - - 550 15.7
河流生态系统River 20 10.1 3 3.1 97 100.0 120 3.4
本区总量Total 199 98 97 3284
数据来源:《都江堰地区生物多样性概况及其特点与意义》中科院华西亚高山植物园 庄平

都江堰生态系统的特点在于:类型多样,生境脆弱;结构复杂,互补依赖;
区位独特,过渡性强,条件优越,地位重要。物种多样性特点在于:种类丰富,
成份交融,特有性强,珍稀种多,显示度高。遗传多样性特点在于:品种繁多,
资源独特,价值高[19]。笔者认为,都江堰地区丰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不但对
于我国而且对于世界都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意义与价值;当地生物多样性是都江
堰古水利工程得以持续发挥效益的根本支撑,并为道家“天人合一”的伦理思想
的传播提供了天然的讲台,因而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和世界文明具有深远影响。
尤其是间接经济价值的受益面已远远超过了都江堰行政区域范围,对周边尤其是
成都平原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和价值。

3.1.2 都江堰生态多样性的意义与价值

都江堰生物多样性特征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与开发价值,第一是它的生态意
义与价值。
都江堰及其所在的盆地西部地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地形、地貌、气候、植
被和生物区系构成最复杂、变化最剧烈的、大尺度的生态过渡区域之一。境内西
部山地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川西高山峡谷”的一部分;同
时又是著名的“华西雨屏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区及临近区域的生物多
样性对于我国乃至世界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意义与价值。
作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过渡区的组成部分,本区及其临近区域对于我国乃至
整个东亚地区自然与人居环境的生态影响,可与秦岭(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和
藏东南大拐弯(横断山与喜玛拉雅山结合部)乃至世界上任何自然地理过渡区的

13
MBA毕业论文: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与研究

生态意义与作用媲美。本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不但表现了生态系统类型、植被
类型、植被垂直带和生境的丰富性、特有性,而且提供了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人
与自然如何长期相处的生态学模型。尤其是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都江堰无坝引水
工程,真正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后世提供了值得永远学习的楷模。
都江堰地跨岷山之南段和邛崃山之前山,为世界性珍稀动物大熊猫两大居群
分布的交接带。因此本区对于大熊猫居群间的基因交流,提高野外种群的遗传多
样性是非常关键的区域。同时,在本区内,还分布着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动植物种
类,如扭角羚、川金丝猴、金猫以及珙桐、连香树等等;区域内特有与稀有动植
物类群也非常丰富,如动物中的虎嘉鱼、棘皮蛙、扭角羚等,植物中的四川润楠、
灌县槭、灌县杜鹃等都是当地及其临近地区的特有物种,具有难以替代的物种多
样性价值和生态意义[20]。区内农艺性状优良或抗逆性强的农畜品种或野生近缘种
质资源,也具有不容忽视的生态价值。
第二是都江堰生物多样性的社会意义与价值。
都江堰地区是都江堰古水利工程的所在地,灌区面积80万公顷。历史事实告
诉我们:没有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没有西蜀2000多年的历史与文化繁荣。然而,归
根到底这一繁荣又建立在岷江流域尤其是都江堰地区丰富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的基础之上。区域良好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状况,为都江堰
古水利工程的实施和长期发挥效力提供了可能性。因此没有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
障,都江堰水利工程可能像我国另一古水利工程--郑国渠一样早已丧失了引水灌
溉功能,更谈不上川西地区社会文化的持续繁荣。
生物多样性与我国道教发祥地青城山的宗教文明相辅相成。道家亲和自然与
顺应自然的基本哲学思想,源自对人与自然基本关系的深刻体察与思考,是包含
超前的、先进的、合乎科学规律的生态伦理观念和思想遗产。都江堰良好的生物
多样性,不但给道教的发祥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而且也为道教“天人
和合一”这一可贵的自然与人生哲学理念的传播提供了天然讲坛。因此,有理由
认为是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共同造就并维护了“青城山--都江堰”这一举
世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
都江堰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为当地极其灌区居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居条件,
为中外游客提供了领略自然风光,旅游休息的绝佳场所。都江堰清新的空气和洁
净的水源有助于人们生心健康,青山碧水与人类文明的结晶交相辉映,为文化艺
术创作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并为之带来无尽的灵感。
人类物质生活依赖于生物多样性这个由生命与非生命物质构成的有机体系,
经济意义与价值仅仅是人们意识到或可以估算的一部分对人类的利益,都江堰地
区的情况也不例外。如果从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即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

14
第三章 都江堰生态环境特征及经济产业现状

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涵来予以界定,生物多样性包含了生命所赖以生存的环境
(包括人类生存环境)和所有生命极其衍生物所提供的使用价值总和。生物多样
性的经济价值可分为:(1)直接使用价值,(2)间接使用价值和(3)潜在使
用价值。
按有关方法估算(参照《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1998),都江堰生
态多样性的经济价值可归纳为表3-2。

表 3-2 都江堰生态经济价值估算表 单位(unit):年(year)


价值:百万元
价值类别Type of the value 估算依据Estimated basis
Value: million
小计Subtotal 2180.8
直接使
产品及加工品价值

Product and processed 1906.6 都江堰市同期生物产品及加工品的产值
价值
product
Direct
直接服务价值Service 274.2 同期旅游收入的30%价值
小计Subtotal 39110.8
有机质生产价值Organic
19066.3 同期生物产品及加工品产值的10倍估算
matter
CO2与O2平衡 Balance 同期固定的CO2释放到大气中的损失和
651.6
of CO2 and O2 O2释放量的工业氧影子价格法估算
营养物循环与贮存价值 用标准化肥价格估算同期营养物质固定
间接使 Cycle and storage of 112.6
的价值
用价值 nutrition
Indirect 土壤保护价值Protection 森林生态系统在减少废弃土地面积、肥力
7715.8
of soil 损失及泥沙淤积方面的价值
用影子工程价格法、市场价格法估算森林
涵养水源价值Saving of
11366.2 生态系统在防止水灾、存储降水、增加灌
water
溉方面的价值
净化污染物价值Purify 用替代价值法估算森林生态系统吸收
198.3
pollution SO2、滞尘方面的价值
潜在使用价值 Potential 233.0 以直接使用价值的12.22%估算

价值总和 Total 41524.6

数据来源:《都江堰地区生物多样性概况及其特点与意义》中科院华西亚高山植物园 庄平

95期间,都江堰年GDP均值为56亿元(人民币),生物多样性所提供的经济
价值为区内GDP的7.4倍。间接经济价值比重大,其受益面远远超过了都江堰行政
区范围,由此可以初步断定,都江堰的生物多样性对其外部的社会经济发展,尤
其是临近区域--成都平原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与价值。

15
MBA毕业论文: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与研究

3.2 都江堰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3.2.1 都江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都江堰市辖11个建制镇,17个乡,一个工业区,336个村。全市人口总数59.46
万,到2001年末,该市的人口密度为492人/平方公里,其中非农业人口15.77万
人,城市绿化率由1995年的33.43%上升到2000年的35.88%。
2001年都江堰市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60亿大关,达到了61.7967亿
元,比2000年的53.88亿元增加了13.72%,且在整个“九五”期间增长了1100%,
其中第二产业经济运行平稳,“九五”期间净增值达16.62亿元,增长185%,2001
年高达23.86亿元;第一产业GDP增长稍缓,“九五”期间增长127%,2001年达到
13.92亿元(包括原来属于第三产业的农林牧渔服务业,否则为9.78亿元);而
第三产业发展最快,
“九五”末期达到24.61亿元,增长221%,2001年达到了28.16
亿元(参见图3-1)。

800000
600000
1995年
400000 2000年
2001年
200000
0
第一产 第二产 第三产
GDP
业 业 业
1995年 277748 75880 91379 111377
2000年 543506 94086 203601 246145
2001年 617967 97755 238621 281591

图3-1 都江堰1995年、2000年、2001年GDP增长示意图
数据来源:成都统计年鉴2001

都江堰“八五”末期的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分别为:27:32.9:40.1,到
2001年末,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分别达到:15.8:38.6:45.6(见表3-3)
根据产业经济学的原理,经济产业结构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的演变过
程:
第一阶段:产业革命还没有发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处于主导
地位,制造业和服务业相当落后,产业结构是以农业为主的结构。

16
第三章 都江堰生态环境特征及经济产业现状

表 3-3 都江堰国内生产总值及三大产业比例 单位:万元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5年 277748 74991 91379 111377
1995年各产业所占比例 100% 27.0% 32.9% 40.1%
2000年 543506 94086 203601 246145
2000年各产业所占比例 100% 17.3% 37.5% 45.2%
2001年 617967 97755 238621 281591
2001年各产业所占比例 100% 15.8% 38.6% 45.6%
2001年比2000年增长速度 13.7% 3.9% 17.2% 14.4%

数据来源:2002 年《成都统计年鉴》

第二阶段:以纺织机、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采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
命发生,工业化进程开始,农业比重下降,轻工业代替农业成为主导产业,产业
结构转变成了以轻工业为主导的结构。
第三阶段:以内燃机、电力的发明和广泛运用为标志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生,
重工业取代轻工业成为主导产业,产业结构转换成为以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工业
为主的产业结构。
第四阶段:第二次产业革命进一步深化,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新材料、
航空航天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兴起,附加值更大的加工制造业为重
心的重工业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第五阶段: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人们高层次多样
化的需求迅速增长,以商业、金融、通信、交通、旅游等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高速发展起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到优势地位,产业结构转变为以第三产业
为主的结构。
上述分析表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主导产业的转换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动,
并且具有一定的演进规律[21],在建设生态产业示范区的过程中,分析都江堰的生
态产业结构现状,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及优化措施;了解都江堰生态产业布局的
制约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社会因素等),以及利用合理
的产业布局理论进行生态产业布局调整等,都离不开产业经济学理论的支持与指
导。
根据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演进规律:按照产业的发展程度、技术水平、生态
要素密集度、加工程度和附加值大小的不同,产业结构分为初级结构,中级结构,
高级结构三个不同等级,以第三次产业为主,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以高
加工度和高附加值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都属于高级产业结构,这是发展水平最
高的产业结构,都江堰的产业结构现状显然与科学的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相吻合。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2001年,
都江堰市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达到4917.10元,比上年增加37.34%,可支配收入达

17
MBA毕业论文: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与研究

到3055.30元,比上年增加5.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80年的3070万元增加
到2001年的238873万元,足足增加了78倍。另外邮政通信、市政建设、文化教育、
卫生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人民群众素质的不断提高,都为都江堰生态
产业示范区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2 都江堰生态经济产业现状分析

一、生态社区产业建设的现状
2001年 12月,都江堰市因城市园林绿化及生态环境改善成绩突出荣获首届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利用都江堰市良好的区位条件和生态优势,房地产业着力
打造了以天下青城、丽水青城、青城白鹭洲、青城高尔夫山庄为代表的旅游休闲
房地产项目,成为城市生态经济的亮点。
从生物多样性意义上来看,以灌口镇(市区)为中心,通过公路网络联接28
个乡镇,构成占本区国土面积约2%的城镇生态系统网络。该系统以人的生活、
工作活动为中心,拥有大量的人工建造物,原生性的自然环境已不复存在,天然
野生动植物种类和资源十分贫乏。尤其是对自然环境和野生生物物种多样性来
说,城镇生态系统是一种消耗性乃至破坏性的系统。尤其是城镇带来的人口压力、
资源巨大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正日益使自身和周围的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受
到威胁, “绿色生态住宅”的开发和建设力度还有待提高。
近年来,当地城镇生态系统建设的一个可喜的迹象是,城市绿地面积正进一
步扩大,栽培观赏植物的种类或品种大幅度增加。这无论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还
是从城镇美学价值方面来看,都是值得倡导和鼓励的事情。该生态系统的主要问
题是,如何有效地控制城市化给自身和周围环境所带来的水体、大气与固体垃圾
污染,从而减小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二、生态农业系统现状分析
以占本区国土面积约33%以上的平坝区域为主体,辐射到境内大部分丘陵,
形成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中心,以输出农副产品为主要功能的广大区域。该区域具
有较多的气候、土壤、地形等环境要素组合,野生动植物物种多样性比城市生态
系统已大为增加,尤其是农田鸟类、昆虫种类非常丰富。
该系统最大的特征是蕴藏着很大的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的遗传多样性。从时
空利用和食物链关系出发,形成了多种的种养殖模式,如传统的稻--麦、稻--
油菜、玉米--红薯--小麦、果--蔬间作等和10余年来推行的鸭--鱼混养、蚕--
鱼--桑等生态农业模式,除了提供农牧产品,该系统还具有固定CO2,释放O2功
能。尤其是近年来,平坝区如安龙、石羊等地观赏植物苗圃大量发展,大大增加
了该系统内的物种多样性,成为本市及邻近地区城市园林建设的基地。

18
第三章 都江堰生态环境特征及经济产业现状

农业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连续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退化,长期
施用有机磷等有害农药及除草剂使土壤和水体严重的化学污染,进而导致有益动
物区系如鸟类、兽类数量的锐减。另外,中兴镇、两河乡已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
一万亩,规模过小,产业效应较低,不能形成拳头产品和骨干企业,无公害蔬菜
的整体发展力度不够。
三、生态林业现状分析
以境内龙溪、虹口、两河及向峨等乡镇的山地为主,森林面积占全域面积的
40%以上。包括天然林、人工用材林和经济林等,其主要功能是作为不可替代的
环境支撑系统,在水源涵养、野生动植物栖息和生存、维持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
重要作用。
境内的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地域广阔,海拔垂直带谱发育,生态要素及其组合、
小生境十分复杂;由于长年阴湿,落叶阔叶林不成带状分布。森林生态系统具有
最大的物种多样性,无论是兽类、鸟类、昆虫类还是各种高等植物种类,其大部
都分布在森林中。尤其是一些著名的珍稀动植物如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小
熊猫、珙桐、连香树、香果树等增加了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价值。
森林生态系统历经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其结果是导致海拔1,600m以下的低
海拔森林严重破坏,森林的岛屿化和片断化的例子比比皆是。同时修公路、采矿
石、杀鸡取卵似的采集与捕猎也不同程度地威胁到森林环境及物种多样性。
四、绿色中药材产业化现状
都江堰市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条件使其成为多种天然名贵医药材盛产地,如
无公害川芎、红景天、贝母、掌叶大黄、川赤芍、乌梅、厚朴及木本药材红豆杉
等,是四川省乃至全国的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国家科技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都江堰的中药材产业化基地建设都非常重视,早在一九
七二年,国家医药局就将都江堰的上皇观药场列为全国十大“三木药材”之一,
并且广大群众具有长期的医药材种植生产的积极性。
但是由于中药材市场放开后,因为缺乏统一指导,药农盲目生产,出现了大
上大下的产业恶性循环,再加上技术力量不够,使药材的产量减少,质量下降,
药物利用率相应降低,而市场需求却在不断扩大,无法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
五、水资源产业及水产养殖业现状
以岷江干流为主体,包括分布于境内的大小河流、山溪和人工沟渠。其功能
主要为水利(灌溉、生活、工业用水)、电力及水生生物生存。都江堰水利工程
保证了1,200万亩农田的农业灌溉用水和下游城市生活与工业用水。水生动物中
以鱼类的生物多样性价值比较突出,如以三文鳟为代表的冷水鱼类。

19
MBA毕业论文: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与研究

但是本区的水利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较多。首先是已经或即将兴修的电站大
坝或引水工程已经或将进一步威胁鱼类的正常生存;其次本区工业(如造纸)、
城市污水、农药化肥施用造成下游水体化学和生物污染正逐渐严重;三是“赶净
杀绝”的电捕和毒鱼事件屡禁不止,使各种鱼类的种群数量和个体平均大小不断
下降;四是渔业结构性矛盾相当突出,低质鱼产品大量过剩,优质鱼产品供不应
求。
六、都江堰生态旅游业现状
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是以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的旅游活
动。生态旅游最初是作为一种环境发展战略提出,由于生态旅游独特的内涵,逐
渐从环境发展战略演变成一种绿色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的核心就是保护生态环
境和发展当地经济。
长期以来,旅游业以其“无烟产业”的形象得到了都江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和开发,都江堰拥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的道教名山---青城山,“世界水利
名珠”---都江堰水利工程,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风景名胜区,拥有
“国家历史经济实力十强县(市)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
文化先进县(市)”、“四川省综合经济实力十 强县(市)”等众多头衔,是
全国最早的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同时,都江堰、青城山、龙池三大景区被评为四
川省旅游服务综合目标管理第一名,2000年11月,青城山---都江堰被联合国教
科文稿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于2001年底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证。如今都江堰市已经成为了享誉海内外的旅游胜地。2001年旅游收入达到十一
亿元,占整个都江堰全市GDP的六分之一,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3.08 万人,实现
利税1.23亿元。
由于生态旅游是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以观赏和感受生态环境、普及生
态知识、维护生态平衡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绿色消费方式。但是在许多风景区、
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以及自然、文化遗产地,由于游客的大量涌入和不负责任
的活动,以及管理者和经营者对自然资源的无计划、无节制的开发利用,导致旅
游区地表裸露、土壤遭到侵蚀、水资源被污染、植被遭破坏、动物生活受影响、
公共卫生质量下降、自然景观被破坏、当地特有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受影响等不利
于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现象产生。
另外,都江堰各个风景区都存在旅游纪念品雷同、缺乏特色的问题。虽然有
的地方旅游纪念品销售情况较好(如离堆公园伏龙观商店),但是特色纪念品依
然很少。

20
第三章 都江堰生态环境特征及经济产业现状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都江堰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特征显著,生态产
业已具备相当的规模,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具备建设生态产
业示范区的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时又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没有合理规划
人们思想的转变和行为的变化到底还是受利益(特别是眼前利益)最大化驱
动。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习惯向自然索取,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注意
开发利用,不重视是否合理与适度。因此,在开发利用资源上,往往存在着很大
盲目性和片面性,加上人口不断的增长造成土地资源的掠夺式开发,结果对生态
环境和植物资源造成很大的破坏。特产资源产量、质量一年不如一年,加速了山
区的生态恶化和贫困化,形成了资源生产——开发利用——破坏浪费——资源退
化——加大开发——直至枯竭的恶性循环。使一些依赖资源的企业面临资源萎
缩、供求矛盾尖锐的困境。
二、未能适应市场变化,农民积极性减弱
近几年因都江堰的特色产业未能够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加上由于土壤
肥力减少,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和技术含量低等缘故,对其特产品的国际市场
需求量大大缩减,经济效益不够理想,因此从事特产业农民和商人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大大减弱。
三、产业化进程慢
都江堰有的产业项目发展仍以分散式、小规模发展为主,规范化、集约化
程度还较低;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生产发展较慢;高消耗、低利用率的粗放型生
产经营仍占主导地位。
四、产业链条上管理力度不够
生产、经营、销售缺乏科学管理、规范监督和统一的质量标准,在产业链条
上,产加销没有完全形成有机的产业链,产业模式尚未成型。加工与销售,加工、
销售与农产之问,还没有完全对接形成紧密型联系成为命运共同体,加工企业和
销售企业的龙头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21
MBA毕业论文: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与研究

第四章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

通过前面一章的分析,我们了解了都江堰发展生态产业的优势与存在的问
题,这一章里,我们将围绕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结合都江堰的生态产业特点,对都江堰建设生态产业示范区的产业地位、产业结
构、产业布局等做出系统地分析。

4.1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产业规划的基本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转变都江堰地区的资源管
理和开发利用方式,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突出特色、讲求实效,增强资源对都
江堰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坚持人居环境改善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建设规划布局合理、基础
设施配套齐全、生态环境和谐、居住条件舒适的生态型地区,以 “最佳人居环
境和最佳创业环境的生态文化旅游名城”为定位,创造都江堰一流的人居环境,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协调运作的原则。生态产业示范区建
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科学规划,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相衔接,
优先抓好重点产业、重点工程,有序推进,逐步提高。
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在发挥政府统一组织协调和政策导向作用的同
时,积极争取国家、市财政投入,鼓励社会资金、国外资金等的广泛参与,通过
市场运作,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4.2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产业规划的总体目标

根据都江堰市委、市政府的发展规划,到2010年,都江堰要力争人均GDP达
到4500美元,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5:45:50,城市化水平达50%; 建成提
高城市品位的十大工程,建成成都平原绿色屏障,城市园林绿化率达50%;全市
生态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其中生态经济的直接
使用价值占到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40%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70%以上,其
中西部森林覆盖率达到75%;空气质量和地表水质保持国家一级水平;城市污水
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理率分别达到90%、100%;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
能保护区占全市幅员50%以上;城镇清洁能源使用率达70%。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2
第四章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

基本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实现“强综合经济实力,创世界旅游精品,建国际旅
游城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22]。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产业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在都江堰市委、市政府的
都江堰宏观发展规划之上的,为整个都江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所服务。都江堰生
态产业示范区产业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把生
态产业示范区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特点鲜明、水平一流、经济类型先
进、发展水平较高、社会文明进步、生态环境优良、资源持续利用的生态区域;
区域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合理;建立起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工业、
无公害中药材产业、生态文化产业、绿色房地产业等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科技水平
的生态产业体系;实现生态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消费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
的动态平衡;生态资源显著增值,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全市社会文
明程度、居民综合素质等达到较高水平,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根据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策略,形成一个安全、稳定、高
效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产业复合系统,具有高度的资源优化能力、环境承载能力、
产业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效益创造能力和人文支持能力的生态文明区域;
建成以生态品牌产品为龙头,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
工业、旅游商业、生态文化产业、绿色房地产业等产业为特征,具有较强示范作
用的生态经济体系。加强生态型人居环境建设力度,加强生态文化建设,让生态
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方式的直接动力和人们消费方式的必然追求。

4.3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各产业部门的产业地位分析

4.3.1 都江堰生态产业地位评价体系的建立

产业地位主要属于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范畴。看作是一个产业在
国民经济功能结构中所处的位置。
关于产业功能结构,最常见的划分是将全部产业划分为三大类:主导产业、
关联产业和基础产业。其中主导产业是区域产业系统中处于主要支配地位的产
业,它具有明显的相对优势,产业规模大,在区域同类产业中是主要的生产供应
基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独特的贡献;同时它又是区域经济系统中的主体和核
心,关联效应强,它的发展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区域经济的驱动轮[23]。
关联产业是直接配合和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起来的产业,它在投入产出或工
艺、技术与主导产业的联系最直接也最密切,可以说是为主导产业的建设发展而
存在的。关联产业是主导产业的配套协作部门,因主导产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3
MBA毕业论文: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与研究

有什么样的主导产业,就相应地要求发展什么样的关联产业,主导产业发展到什
么程度,就相应地要求关联产业发展到什么程度。
除主导产业及其关联产业之外的其他产业部门都可称为基础产业,它是主导
产业及其关联产业的基础。基础产业是为发展社会生产和保证生活供应而提供公
共服务的部门、设施、机构的总体,包括生产性基础产业、生活性基础产业和社
会性基础产业三个部门[24]。
在这里我们用产业发展潜力、产业规模、产业关联度作为都江堰产业地位评
价体系的三个指标,其中产业发展潜力由市场潜力和供给潜力构成;产业规模由
产值规模、输出规模、利税规模、就业规模构成;产业关联度由影响力和感应度
构成。上述八个子项形成产业地位评价体系的第三层次。我们可以将上述产业地
位评价体系用图4-1直观地表示出来。

市场潜力
产业发展潜力
供给潜力

产值规模

输出规模
产业地位 产业规模

利税规模

就业规模

影响力
产业关联度

感应度

图 4-1 产业地位评价体系

在建立了都江堰产业地位评价体系后,我们便可建立相应的产业地位结构体
系。将第三层次的指标汇总得到第二层次的指标,但第二层次的指标不再汇总为
第一层次的指标,而是根据第二层次两项指标的取值确定对应的产业地位。这种
方法既能反映出产业地位的根本特征,又不至于过于复杂。第二层次由三项指标
构成,每项指标按大小两种程度量测,则我们可得到 23=8 种不同产业地位,对
其中若干种进行合并,我们最后得到由 6 种不同产业地位构成的产业结构体系。
如表 4-1 所示。

24
第四章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

表 4-1 产业地位的结构体系表[25]
产业发展潜 产业规模 产业关联度 产业地位

大 大 大 支柱产业/主导产业
大 大 小 重点产业
大 小 大 先导产业
大 小 小 增长产业
小 大 大/小 衰退产业
小 小 大/小 辅助产业

产业发展潜力、产业规模、产业关联度均较大的产业我们称为支柱产业或主
导产业,它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决定性作用;产业发展潜力和产业规模较大,
但产业关联度较小的产业我们称为重点产业,它们虽然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不
是很强,但自身发展态势较好;产业发展潜力、产业关联度较大,但产业规模较
小的产业我们称为先导产业,它们可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长为支柱产业;产业
发展潜力较大但产业规模和产业关联度均较小的产业,我们称为增长产业,它们
可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长为重点产业;产业发展潜力较小但产业规模较大的产
业我们称为衰退产业,由于发展潜力较小,这类产业虽然目前还有较大规模,但
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会衰退为辅助产业;产业发展潜力和产业规模均较小的产
业,我们称之为辅助产业,这类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只占较次要的位置。
应该注意的是,在上述体系中没有单列主导产业,而是将主导产业置于支柱
产业之中。这是因为笔者认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产业发展潜力、产业规模、
产业关联度等方面没有质的不同。一般我们可以在支柱产业中进一步选出一个或
几个优势特别明显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充当国民经济的“领头羊”作用。
根据该理论建立的结构体系其优点是以统一的评价体系为基础,接下来我们就将
按照上述结构体系和评价体系对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各产业部门的产业地位
进行分析,由于生态旅游业一直以来都是都江堰市的龙头产业,我们就以都江堰
的旅游业地位分析为实例,利用产业地位的评价体系来进行分析,其它产业部门
按照生态旅游业的分析方法在本节末也得出了产业地位的评价结果。

4.3.2 都江堰生态产业的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我们首先用需求收入弹性基准分析都江堰旅游业的市场潜力。需求收入弹性
基准是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提出的两大基准之一。按定义:

某一产业产品的需求增 加率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 (4 - 1)
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率

25
MBA毕业论文: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与研究

如果弹性系数大于1,该产业的产品社会“需求的收入弹性”就大;反之则
社会“需求的收入弹性”就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需求是推动产业发展最
直接也是最大的原动力,其结构变化则是产业结构变化和发展的原动力。“需求
收入弹性”大的产业,其产品的增加由于能够带来更大的收入,从而能创造更大
的需求,因此这类产业的市场潜力也就更大,能够从社会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26]。

表 4- 2 都江堰旅游业收入与 GDP 增长趋势


旅游收入 比上年增长 GDP 比上年增长
年份
(单位:亿元) (a) (单位:亿元) (b)

1998 7.03 19.8% 39.3 14.2%

1999 8.42 16.3% 44.8 12.1%

2000 9.79 15.6% 54.3 12.4%

2001 11.2 17.9% 61.8 13.7%

数据来源:2002年《都江堰统计年鉴》

由公式(4-1)简化如下公式:

γ=a/b (4-2)

其中γ为需求收入弹性系数,a为旅游业收入的增长率,b为GDP的增长率。
可得到 2001 年的都江堰生态旅游业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值
γ(2001)=17.9% / 13.7%=1.31
同理,2000年、1999年、1998年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分别为:1.26、1.35、
1.39。由于历年来都江堰的生态旅游业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均大于1,因此我们
可以判断都江堰生态旅游产业的市场潜力大。

4.3.2.2 全要素生产率上升基准法

都江堰旅游业的供给潜力用生产率上升率基准来进行分析。生产率上升基准
是“筱原二基准”的又一基准。

⎡⎛ 报告期全要素生产率 ⎞ ⎤
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率=⎢⎜ ⎟-1⎥ × 100% (4 - 3)
⎣⎝ 基期全要素生产率 ⎠ ⎦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综合要素生产率,即劳动生产率、资金生产率、能源生产
率等诸生产要素的加权平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率上升率高的产业,其
技术进步的速度都比较快,单位产品的生产费用也比较低。这样就必然要吸引各

26
第四章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

种资源向该产业流动,使该产业在技术和资源的供给上比其它产业有更多的保
证,从而使该产业比其它产业发展更快,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贡献作用
力度更大,在经济意义上也就表现为该产业的供给潜力较大[27]。
限于统计资料,我们这里以劳动生产率为代表讨论都江堰生态旅游业的生产
率上升率。公式(4-3)就简化为:

β=(α2 /α1 -1)×100% (4-4)

其中,β为产业劳动率上升率,α2为报告期的劳动生产率,α1为基期的劳
动生产率。然后,我们根据都江堰生态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的综合比较,得到如下结果(见表4-3)

表 4-3 都江堰旅游业劳动生产率上升率分析表
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行业 上升率β(%)
1995年(α1) 2001年(α2)
生态旅游业 0.799 2.787 248
第一产业 0.19 0.54 184
第二产业 0.82 3.104 278
第三产业 0.74 1.87 153

资料来源:都江堰统计年鉴2001。

说明:劳动生产率等于增加值(产品的价值量)与从业为数之比,生态旅游业为笔者计算。

根据上述结果分析,对比1995年,2001年都江堰的生态旅游业的劳动生产率
上升率为248%,仅低于第二产业的平均值278%,比第一产业平均值184%、第三产
业平均值153%都要高,因此可以认为,都江堰生态旅游业的产业供给潜力较大。
都江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潜力综合分析:从上面的分析中可知,都江堰生态
旅游业在市场需求方面潜力很大,在供给方面也具有相当大的比较优势,综合起
来我们可以得到第一个结论:都江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潜力较大。
在旅游业产业地位研究中人们经常提到旅游资源因素,笔者认为这一因素可
通过上述潜力分析反映出来。比如旅游资源价值高可能意味着市场占有率高或者
供给效率高。当然尚未开发的旅游地应考虑开发因素,对市场占有率等应预测其
变化趋势。

4.3.3 都江堰生态产业的产业规模分析

对于都江堰旅游业的产业规模的评价,我们主要从产值规模、输出规模、利
税规模、就业规模来进行分析。

27
MBA毕业论文: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与研究

产值规模可以用旅游收入指标进行衡量。都江堰的旅游收入近年来逐年增
加,特别是在2000年11月的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成功之后,
光是古堰景区门票收入由申报前的每年1000余万元涨到去年的4000余万元[28],
2001年,都江堰的旅游收入高达11.2亿元,超过全市GDP的六分之一,一般认为
支柱产业的产值应占到地区GDP的8%以上,因此,都江堰旅游业的产业规模非常
大。

表(4-4)都江堰旅游总收入及相当 GDP 的比重


旅游收入 GDP 旅游业占GDP
年份
(单位:亿元) (单位:亿元) 的比重
1998 7.03 39.3 17.9%
1999 8.42 44.8 18.7%
2000 9.79 54.3 18.0%
2001 11.2 61.8 18.3%

资料来源:都江堰 2002 年统计年鉴

介于资料有限,都江堰生态旅游业的输出规模分析是参考外国游客人次的数
量来进行确定,我们根据都江堰统计局2001年的统计资料,都江堰涉外旅游人数
达到24684人次,比2000年的18519人次增加了33.2%,旅游创汇收入832.1万美元,
比2000年的671.3万美元增加了24.0%,虽然这个数据比较不能直接反映都江堰生
态旅游业的输出规模,但从侧面反映了都江堰旅游业的外汇收入高速增长,说明
生态旅游业已经成为都江堰重要的外汇收入来源。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都江堰
生态旅游业的产业输出规模较大。
都江堰生态旅游业的利税规模分析:由于对旅游业的利润尚未有较好的估算
方法,如果仅对旅游局统计的旅游企业税收规模进行分析的话,根本不能反映整
个产业的税收贡献,我们根据经济学家聂晓民提出的按旅游总收入和税收结构进
行测算的方法[29]。该方法假设是旅游业的税收结构是:营业税及附加占旅游总税
收的50%,增值税、消费税、关税占旅游总税收的20%。旅游企业所得税和从业
人员个人所得税及其它税费占旅游总税收的30%。按此结构,2001年都江堰旅游
总收入为11.2亿元,营业税及附加按5.5%计算则为0.616亿元,旅游总税收为
1.232亿元,约占当年全市财政收入3.686亿元的33.4%。而按照同样利税结构计
算,我国2000年旅游总收入为4518亿元,营业税及附加按5.5%计算则为248. 49
亿元,旅游总税收为496.98亿元,约占当年全国总税收的5%[30]。因此,都江堰
市旅游业的利税规模相对于都江堰的总税收而言是非常巨大的。
都江堰生态旅游业的就业规模分析:旅游业对增加就业的贡献是公认的,但
如何衡量旅游业就业规模却有一定的难度。按都江堰旅游局统计,2001年旅游业
从业人员为5126人(都江堰旅游统计年鉴「副本」),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

28
第四章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

员总数为41.32万人(都江堰经济年鉴),则旅游业从业人员占第一、二、三产
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为1.24%。国际上通行的分析结果是直接就业1人间接就
业5人[31],则2001年都江堰旅游业直接间接就业总人数约为3.08万人,约占当年
就业总人数的7.44%。而同期我国旅游业直接间接就业总数3073万人,约占全
[30]
国就业总数的4.4% 。因此可以看出都江堰生态旅游业的就业规模也是相当大
的。
都江堰生态旅游业产业规模综合分析: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都江堰旅游业作
为都江堰的支柱产业,特别是在近年又有很大增长,相对于本地区的其它产业,
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完全达到了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的要求,因此我们认为都
江堰生态旅游业产业规模大。

4.3.4 都江堰生态产业的产业关联度分析

任何一种产业活动通过产业之间相互联结的波及结果,必然影响和受影响于
其他产业的生产活动。一种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叫影响力,受其他产业影响
的程度叫感应度。如果把这种程度系数化,就得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影
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是分析产业关联的两个重要指标,可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
得到。出于本文的研究内容是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中的产业规划分析,限
于篇幅和本文重点,我们在这儿对都江堰的生态旅游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
数不作具体计算,参照中山大学第三产业研究中心对我国旅游业产业关联度的分
析数据可知,旅游业的综合影响力为3.1233,排在所有产业部门的第四位[32]。这
表明,旅游业最终产品(增加值)增长1亿元,会带动国民经济总产出增加3.1233
[32]
亿元。旅游业的影响力系数为1.4745 ,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超过国民经
济部门的平均水平;在31个部门中,它对国民经济的带动力高于26个部门。旅游
业的感应度为1.3451,感应度系数为0. 6350,在全部经济部门中排列第7位,
表示如果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均增长1亿元,会带动旅游业的最终产品(增加值)
增长1.3451亿元[32]。
都江堰本已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对其旅游业在经济产业中的影响力和
感应度而言,我们完全有理由认可其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是高于全国平均水
平的。再结合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知:都江堰生态旅游业的产业发展潜力大,产
业规模大,产业关联大。按照我们前面建立的都江堰产业地位评价体系和结构体
系,可以将都江堰旅游产业定为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中的主导产业。
同理,我们按照都江堰生态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评价方法,也相应的得出了以
下结论:都江堰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相对于都江堰市的产业规模较大,
产业关联度大,因此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生态林业、水资

29
MBA毕业论文: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与研究

源产业和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潜力大,产业关联度大,但产业规模相对较小,
因此可视为先导产业;绿色中药材产业和绿色房地产业发展潜力大,但产业规模
和产业关联度都相对较小,因此可视为增长产业,如表4-5所示。

表 4-5 都江堰生态产业地位分析表
产业发展潜力 产业规模 产业关联度 产业地位
生态旅游业 大 大 大 主导产业
生态农业 大 大 大 支柱产业
生态林业 大 小 大 先导产业
水资源产业 大 小 大 先导产业
绿色房地产业 大 小 小 增长产业
绿色中药材产业 大 小 小 增长产业
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大 小 大 先导产业

4.4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的产业结构框架规划

生态产业示范区是由示范区内所有的生态产业板块支撑而构成,由上一节的
内容,我们得出了在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不同的产业分别处于什
么不同的地位,这一节里我们将结合都江堰不同产业板块的实际情况,讨论都江
堰不同的生态产业板块中,各个产业又分别由哪些子产业构成,即分析都江堰生
态产业示范区建设中的产业结构框架的合理性规划问题,我们主要采用产业结构
优化理论中的产业结构高度化理论和合理化理论进行分析。
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中产业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其内容主要包括构成产业
总体的产业类型、组合方式,各产业之间的本质联系,各产业的技术基础发展程
度及其中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3]。值得注意的是本节中的产业结构仅仅是从
构成产业总体的产业类型来进行分析。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指产业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是一个动态
的过程,主要有四个特征[34]:
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
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
型产业分别占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
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方向演进。
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低加工度占优势地位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方向
演进。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指产业或产业内部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
提高,它是一个动态过程。主要从产业素质、产业之间或产业内部联系、产业相
对地位、产业供给是否与需求相适应等方面来判断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35]。

30
第四章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

同时,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市场需求因素、供给水平
因素、科技水平因素、经济体制及产业政策因素、社会因素、国际因素等等。我
们在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中的产业结构框架的合理性规划问题中,不仅要
依据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特征对都江堰的生态产业进行规划,还要综合考虑所有相
关因素给这些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都江堰的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都江古堰景区、青城山------
青城后山景区、龙池景区、虹口景区等为主的著名旅游线路已经成为享誉中外的
旅游精品,再加上大力发展的旅游商业,构成了都江堰生态旅游业的坚实基础。
都江堰的生态农业也具备良好的基础,我们经过大量的实地考查和数据统
计,发现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等产业在都江堰都已开展了多年,在已有产业的
基础上,再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笋用竹基地、脱毒马铃薯种植业等,以更大力
度提高生态农业的附加值,并由此构建出都江堰的生态农业板块。
都江堰的生态工业的结构规划我们是从两部分进行考虑,一是实施“园区化、
特色化”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构筑
生态工业产业结构(如康兮制药厂、科星生物工程等),二是依托特有的动植物
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积极开发绿色食品,形成规模化系列品牌,
抢占市场,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如马铃薯精加工产业化基地,川芎精加工产
业化基地等),以提高产业的加工度,增加经济效益。
都江堰的森林资源丰富,生态林业建设的基础良好,我们规划的主要建设项
目为保护山区森林资源、保护水源涵养林、完善农田林网建设、加快退耕还林进
程等。
都江堰生态社区建设及绿色房地产业在2001年后取得长足的发展,2001
年 12月,都江堰市因城市园林绿化及生态环境改善成绩突出荣获首届中国人居
环境范例奖。都江堰生态社区及绿色房地产业的规划应该利用都江堰市良好的区
位条件和生态优势,着力打造“绿色生态住宅”,如正在建设中的“天下青城”、
“丽水青城”和“青城白鹭洲”、“青城高尔夫山庄”的青城生态房地产格局,
再开发一批以此类似的以旅游休闲定位的房地产项目,使之成为城市生态经济的
亮点。
都江堰绿色中药材产业也是都江堰的传统强势产业,产量高,质量好,种植
经验丰富,我们根据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的要求,提出以大力发展无公害川
芎、厚朴、乌梅、川贝、红豆杉等产业化项目来带动都江堰的中药材产业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结合都江堰市已有的发展基础、营销渠道、市场份额,按照
产业类别区分,根据产业结构的优化理论,将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的建设归纳
以下几个主要的产业板块:生态旅游板块(围绕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青城山、

31
MBA毕业论文: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与研究

龙溪---虹口国家级保护区旅游业为主线,同时发展旅游商业,大力宣传都江堰
清明放水节或称二王庙庙会、龙池中国杜鹃节、龙池冰雪节,提升区域生态旅游
文化品质)、生态农业板块(包括经济作物、水产养殖、花卉苗木产业、无公害
蔬菜、笋用竹基地等)、生态工业(包括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绿色食品产业)板
块、生态社区建设及绿色房地产业、生态林业板块、生态水资源产业板块、绿色
中药材产业板块(无公害川芎基地、厚朴、乌梅、川贝、红豆杉等)等,最后考
虑到经济信息网络支撑及监测系统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强大作用和特殊地位,将
经济信息网络支撑及监测系统板块作为特殊产业也加进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
建设的产业结构之中。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产业结构框架

经济信息网络
生态水资源业

生态社区建设

绿色中药材业
生态旅游业

生态农业

生态林业

生态工业

都江堰水 经济作物、 生态城镇 产品精 无公害川


利工程、青 水产养殖、 建设、 加工、 芎、厚朴、
城(后)山、 花卉苗木产 绿色房地 绿色食 乌梅、川
龙池、旅游 业、无公害 产业 品开发 贝、红豆
商业 蔬菜、笋用 杉等
竹基地

图4-2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产业结构框架图

由此可以看出,都江堰的产业结构基础良好,只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大优势产
业项目的发展力度,建设一批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产业,将都江堰的生态产业
结构由不完全合理走向合理、由不完全成熟走向成熟、由不完全协调走向协调是
完全可行的。

32
第四章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

4.5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中的产业布局规划

产业布局是一种具有全面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的经济布局,从产业的地区结构
方面反映着一个地区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合理的产业布局不仅有利于发挥各
地区的优势,合理地利用资源,而且有利于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产业布局的主要理论有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区域
联合理论等,其中增长极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核心内容是在经济
增长过程中,某些主导产业在特定区域或者城市聚集,从而形成一种资本和技术
高度集中,增长迅速并且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经济发展机制,由于其对临近地区经
济发展同时有着强大的辐射作用,因此被称为“增长极”[36];点轴理论是增长极
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随着增长极的增多,点与点之间由于经
济联系的加强,必然建设各种形式的交通通讯线路使之相联系,这一线路即为轴。
轴线一旦形成,对人口和产业就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吸引企业和人口向轴线两侧
聚集,并产生新的增长极和各种交通轴线,从而由点带轴,由轴带面,最终促进
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36]。
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产业布局规律;劳动地域分工影
响产业布局的规律;资源禀赋制约产业布局的规律;产业分布“分散---集中---
适度分散”变化的规律;地区生产专门化与多样化并存的规律;产业分布地区差
异性规律等。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理位置因素、生态自然环境因素、人口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在考虑产业规划时,必须根据上述几个因素对产
业进行综合的评析。
另外,根据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对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的产业布局也有积
极的指导作用。杜能提出,农业利润(л)是农产品价格(P)、农业生产成本
(C)和产品运往市场的运费(T)的函数[37],即:

л=P-(C+T) (4-5)

利用该公式可计算出各种农作物组合的合理分界线,据此进行农业产业布
局,则可以节约农产品运输费用T(当P、C不变时),最大限度地增加农业利润。
根据都江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产业现状,我们对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
的产业规划布局就依据点轴理论进行分析。由都江堰地理位置和生态自然环境所
决定,结合当地经济条件,在都江堰市,青城山,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根据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尽量节约农产品的运输
费用,结合自然条件和地理因素,综合都江堰市的交通网络状况,在全区根据不

33
MBA毕业论文: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与研究

同农产品的生物性特征,在不同的地区建设不同的生态农业产业化基地,如在山
区的虹口乡、金凤乡、龙池镇、麻溪乡、两河乡、向峨乡及金马河沿岸乡镇发展
冷水鱼养殖产业,在幸福镇、聚源镇、土桥镇、崇义镇、天马镇等地发展无公害
蔬菜种植基地;根据中药材产业化建设的需要,结合中药材的生物特征,在青城
山镇、青城乡、大观乡、大乐乡、安龙镇等地大力发展绿色中药材产业;根据交
通条件,人口,经济水平等因素和相应的自然生态环境,在都江堰工业区、灌口
镇、幸福镇、青城山地区、玉堂镇、土桥镇、崇义镇等地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如产
品精深加工业,绿色房地产业等等。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
区产业布局图

山丘区板块 河东片区板块 河西片区板块

括虹口乡、龙池镇、 包括工业区、幸福镇 包括玉堂镇、中兴镇、


麻溪乡、白沙乡、向 聚源镇、土桥镇、崇 青城山镇、青城乡、
峨乡、金凤乡、玉堂 义镇、天马镇、灌口 大观乡、大乐乡、安
镇、中兴镇、青城乡、 镇、蒲阳镇、金凤乡、 龙镇、柳街镇、沿江
大观乡、两河乡、灌 向峨乡、胥家镇、 乡、石羊镇、民兴乡、
口镇、蒲阳镇 虹乡 徐渡乡

主要产业项目:三木 主要产业项目:生态 主要产业项目:绿色


药材、猕猴桃、脱毒 工业、优质畜禽、无 中药材基地、花木盆
马铃薯、无公害蔬菜 公害蔬菜园、绿色中 景产业、农产品精加
园、茶叶、生态冷水 药材基地(川芎、红 工、都江堰生态植物
渔业、生态旅游、生 豆杉等)、花卉苗木产 园区 ,生态旅游
态林业 业园

图 4-3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产业布局规划图

由这些分布在全区域的不同特色的“增长点”,我们结合都江堰的交通网络
所形成的“轴”沿着轴线两侧再纵深发展,以此形成“板块导向,多点幅射,沿
线布局”的发展格局,将示范区根据行政地域分为山丘区和平坝腹心地带,细分
为三大板块。(1)山丘区板块包括虹口乡、龙池镇、麻溪乡、白沙乡、向峨乡、
金凤乡、玉堂镇、中兴镇、青城乡、大观乡、两河乡、灌口镇、蒲阳镇共十三个

34
第四章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

乡镇,主要以三木药材、猕猴桃、脱毒马铃薯、无公害蔬菜园、茶叶、生态冷水
渔业、生态旅游、生态林业为等项目为主。(2)河东片区板块包括工业区、幸
福镇、聚源镇、土桥镇、崇义镇、天马镇、灌口镇、蒲阳镇、金凤乡、向峨乡、
胥家镇、驾虹乡共十二个乡镇,主要以发展生态工业、优质畜禽、无公害蔬菜园、
绿色中药材基地(川芎、红豆杉等)、花卉苗木产业园等项目为主。(3)河西
片区板块包括玉堂镇、中粉镇、青城山镇、青城乡、大观乡、大乐乡、安龙镇、
柳街镇、沿江乡、石羊镇、民兴乡、徐渡乡等十二个乡镇。主要发展以绿色医药
材基地、花木盆景产业、农产品精加工、都江堰生态植物园区等生态项目。
在上述的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产业布局规划中,做到了因地制宜,特色鲜
明,各产业的布局规划符合都江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实现了经济发展过程中
的产业协调和互补。依照产业布局合理化的标志:上述产业布局规划适应了区域
分工的要求,发挥出了都江堰地域资源的比较优势,能够充分利用各地资源,提
高各地区经济效益,从而实现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整个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35
MBA毕业论文: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与研究

第五章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产业规划重点项目研究

上一章里我们对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进行了系统地分析,
并根据分析得出了结论,那就是要将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作为都江堰生态产业
示范区建设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示范区的建设中要不遗余力地重点建设;
将产品精深加工业(我们将产品精深加工业归纳在都江堰生态工业板块中),生
态林业、水资源产业定位于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中的先导产业,采取重点
项目重点建设的方针,争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其建设成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
区的支柱产业;将绿色中药材产业和绿色房地产业定位于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
建设的增长产业,采取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尽快将其建设成产业示范区中的重
点产业(即产业地位评价体系中的潜力大,规模大,关联度小的产业类型)。
下面我们将根据上一章的规划结果,结合都江堰的现有自然条件、经济条件、
市场环境对各产业的重点项目进行子项目规划,主要从都江堰建设该项目的有利
条件,建设目标,建设方案和相应的效益评价进行分析、研究。要注意的是,本
文所分析研究的子项目建设有已在建的项目,有正准备建设的项目,也有正在申
报中的项目,因此数据也就分别来源于都江堰统计局的统计年鉴,都江堰科技局
的项目统计和项目申报资料,和本人根据大量调查得出的结果,虽然数据的准确
性有待证实,但从产业规划的角度验证了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中产业规划
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必要性。

5.1 生态农业——构建生态产业示范区的支柱产业

根据前面章节的分析,确定了发展生态农业是都江堰建设生态产业示范区的
支柱产业之一,都江堰的生态农业发展板块又主要包括下面的具体子项目:水产
养殖、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产业、笋用竹基地等。

5.1.1 都江堰市水产养殖发展项目

都江堰市水产养殖发展项目是以开发冷水渔业为主,上个世纪九十代后期,
我国告别了长期经济短缺的状况,低质鱼产品出现大量过剩,优质鱼产品供不应
求,渔业结构矛盾相当突出,必须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才能优化渔业结构,促进
渔业可持续发展。
都江堰冷水渔业发展目标:是用十至二十年的时间,把都江堰建成全省最大、
全国著名、世界知名的冷水鱼产供基地,使渔业成为都江堰市第一产业的支柱产
业之一,为农民增收和都江堰市经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36
第五章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产业规划重点项目研究

地点及规模:都江堰开发冷水鱼养殖主要规划在山区的虹口乡、金凤乡、龙
池镇、麻溪乡、两河乡、向峨乡及金马河沿岸乡镇。总规模5000亩,其中新建设
标准流水池1000亩,新建网箱1000亩,改造现有池塘3000亩,年产冷水鱼3万吨,
在2020年左右,产值将达到十二亿元人民币[38]。
开发品种:根据水资源的特点,开发品种以冷水性和亚冷水性优质鱼类为主。
冷水性鱼类主要开发品种以虹鳟系列为主,有美国道氏虹鳟、三文鳟、金鳟等。
亚冷性鱼类主要有:裂腹鱼系列、鲟鱼系列、以及石爬鱼、香鱼、川陕哲罗鲑等。
在开发顺序上首先是养殖技术最为成熟的虹鳟,然后是鲟鱼,同时加大对地方名
优品种裂腹鱼,石爬鱼的开发力度。
都江堰冷水渔业的发展步骤:第一步先将现有的4280m2的冷水鱼养殖场确定
正确的生产模式和推广方式,完善现在设施及技术,使其成为发展冷水鱼养殖科
技的示范点;第二步是在2003至2005年,修建100亩冷水鱼流水养殖池,开展大
规模良种生产和商品鱼生产,反优质冷水鱼全面推向市场。同时改造1000亩现在
鱼池,开展亚冷性鱼类养殖;第三步是到2010年,修建500亩的冷水鱼流水池和
500亩的网箱,改造1000亩的亚冷性鱼类养殖;第四步是到2020年,再建设流水
池400亩,网箱500亩,改造现在鱼池1000亩养殖亚冷性鱼类,这样,全市的冷水
鱼养殖达到5000亩,年产量可突破3万吨。

5.1.2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的无公害蔬菜种植项目规划

由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化肥过量使用和环境污染加剧是造成农产品污
染的三大公害,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无公害食品研究和开发是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刚刚起步,成都市关于无公害农产品技术的研究和生产基地建
设基本属于空白,都江堰位于岷江与川西平原的入口处,是一个具有二千二百多
年历史的世界名城,是川西平原的一道生态屏障,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种植不但
能控制全市农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农药化肥对蔬菜品质污染,降低农药
残留,提高食品安全性,而且对防止都江堰下游灌区的1200多万亩农田的农产品
污染更具有不可估量的生态意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都江堰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自然条件优越、土壤肥沃、产
量高、非常适合各类蔬菜的正常生长;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大气、水源、
土壤均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技术力量较强,种植经验丰富;基地建设已初
具规模;市场前景看好。
项目建设的主要工作:第一,迅速扩大规模。根据都江堰市蔬菜生产具体实
际,着眼于未来,通过三年努力,在2005年前建成5万亩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即在都江堰市城郊建成1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在金马河沿岸建设成2万亩无
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在山丘板块的虹口乡,大观乡等地再建成2万亩无公害蔬菜

37
MBA毕业论文: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与研究

基地[38];第二,规范技术。无公害蔬菜种植生产要求技术性强,因此必须抓好技
术规范化工作。首先对生产基地的水质、大气、土壤成分进行抽样分析,其次在
符合条件的地方按照无公害蔬菜的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种植。第三,建立龙头企业,
抓销售、促基地发展。以都江堰市植保有限公司为载体,实施订单农业,建立多
渠道的营销体系,内联农户,外联市场,通过市政府在政策、资金方面予以倾斜
和扶持的手段,使其成为我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龙头企业。
都江堰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的效益分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成后使全市
蔬菜农药残留和亚硝酸盐含量大幅度下降,实现全市大面积无公害生产,大大提
高蔬菜的安全性,有利于城乡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繁荣;无公害蔬菜的市场
价格可比现在蔬菜价格上升30%至50%,从而使农户收入提高,预计每年每亩可增
收藏1000元以上,全市5万亩无公害蔬菜可年增收5000万元,同时企业也可获得
一定的回报;大面积控制农药使用后,可以控制环境污染,产品污染,也为全市
的旅游业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健康的消费环境,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
展。同时对减轻灌区下游的1200万亩农田灌溉水源污染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和历史意义。

5.2 生态旅游业——生态产业示范区支柱产业

“天府之源”都江堰市距成都仅 39公里,经成灌高速公路只需 25分钟便可


抵达。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都江堰市成为成都的“会
议附中心、居家附中心和旅游附中心”。都江堰市是九环线上的第一道绿色生态
屏障,始终以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己任。近年来,在都江古堰和青城山的基础
之上先后建立了龙池国家森林公园,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
性公约》国际试点区,尤其是龙溪—虹口国家级生态保护区, 310平方公里的原
始森林四季葱郁、风景如画。去年,都江堰市政府、都江堰景区和青城山景区分
别通过了 ISO140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获得了通向世界的“绿色护照”。都江
堰市是九环线上的第一面文化大旗。两千年古堰,敢比长城。
都江堰市是九环线上的第一盘旅游大餐。其异常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人们旅游
观光、消暑避夏、休闲健身的极佳之地。都江堰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青城山
景区和都江堰景区同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 4A级风景
区。 这里不仅有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西蜀第一名园离堆古园、中国四
大古桥之一安澜索桥、杜甫盛赞的玉垒山、幽绝天下道教名山的青城山,还有风
景迷人的青城外山、佛教名寺普照寺、银发之都青城乡、四季如画的龙池等著名
的景区景点。而且近年来开发了新型旅游项目——虹口漂流和农业观光旅游。

38
第五章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产业规划重点项目研究

如今,都江堰全区共接待游人438.4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高达11.2亿元,
占整个都江堰GDP的六分之一,成为都江堰的经济支柱产业。在都江堰生态产业
示范区建设中,生态旅游业的建设更是举足轻重。
都江堰生态旅游业的建设目标:在五至十年内,实现两个转变------由中国
优秀旅游城市向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精品区转变,由单纯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
度假的生态性旅游相融的功能转变;实现旅游综合经济收入突破二十亿元,争取
达到都江堰GDP的四分之一以上,促进全区其他产业发展,形成“旅游兴百业,
百业助旅游” 的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都江堰生态旅游业的建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向进行:第一,加强生态旅游城
市建设。都江堰是省内相当成熟的旅游胜地,堪称旅游精品,市区旅游资源十分
丰富且具有世界唯一性,在这里建国际旅游城市大有希望。在旅游城市建设上,
加大力度和工作强度,从规划入手,做到城市定位、个性建设、城市经营、招商
引资与景区建设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按国际标准,大手笔、大动作地抓好环
境改善工作,利用与成都的优势互补关系,借助成都旅游大板块,联手推出一日
游、半日游等多种旅游线路。第二,加强景区的生态建设与管理。在都江堰、离
堆古园、安澜索桥、玉垒山、青城山,青城外山、普照寺、龙池等景区内全力保
护生态环境,培训景区工作工作人员的生态意识,加强景区内的旅游管理。第三,
大力建设都江堰的生态旅游文化项目,如“中国龙池杜鹃节”、“清明放水节”、
“龙池冰雪节”等提升都江堰的生态文化品质,扩大都江堰的生态旅游影响。
2002年2月,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与都江堰市政府签订银政合作协议,
农行将为都江堰市政府授信10亿元,将其打造成为国际旅游城市。根据协议,5
年内,农行重点支持以都江堰水文化和青城山道教文化为主线的景区建设,打造
出“都江堰——青城山”国际生态旅游精品;大力支持与生态旅游相关联的市政
建设和交通建设,以此促进都江堰市快速建成“精、美、特”的生态文化旅游城
市。
另外,积极发展旅游商业也是都江堰生态旅游业建设的内容之一,首先是在
灌口建设旅游商业一条街工程,采取科学规划,加快设计,利用资本运作方式,
引进资金、商业模式和科学管理理念,形成特色产品和特色旅游服务;其次是旅
游商品开发工程,大力开发有浓厚地方文化和资源特点的都江堰系列纪念品、地
方特色农产品、当地民族文化商品及世界民族文化商品等旅游商品,提高其文化
品味,注入科技含量,形成市场竞争力。据都江堰管理局透露,2003年底,一批
具有都江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将任游人选购。

39
MBA毕业论文: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与研究

5.3 产品精深加工业——生态产业示范区先导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世纪之交,都江堰市坚持“抓城市经济带动全局发
展”的总体战略,按照“旅游兴市、工业强市、农业产业化富农村”的发展思路
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工业企业体制创新、结构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
管理创新,实施"园区化、特色化"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以
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构筑生态工业产业结构,为生态产业区建设
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技术保障。
都江堰生态工业的发展思路如下:(1)发挥科技优势,以都江堰工业开发
区为依托,围绕生态产业区建设需要,在生物工程、新能源、环保等领域,集中
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强、产业关联度大、生态经济效益显著的现
代生态工业,推进其产业化;(2)依托西部山区特有的动植物资源,大力发展
农产品深加工业,积极开发绿色食品,形成规模化系列品牌,抢占市场,带动农
产品加工业发展,形成都江堰的优势产业;(3)坚持扩大开放,引进了法国拉
法基、全兴集团、达尔曼公司、日本丰田等一批大公司、大企业,百万吨水泥厂、
九兴印刷包装厂、康兮制药厂、科星生物工程、丰田科斯特车桥生产线、达尔曼
钻石加工中心等相继兴建或投产,形成了具有都江堰市特色的高新技术的建工建
材、机械制造、医药化工、印刷包装、食品饮料等工业体系,成为西部大开发中
的一片投资热土。
在都江堰的生态工业体系中,产品精深加工工业是发展潜力巨大,产业关联
度较大,但产业规模相对较小的先导型产业,根据都江堰的自然生态条件,主要
确立了马铃薯深加工和食用菌深加工发展项目和川芎深加工项目。

5.3.1 都江堰的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化项目

以都江堰市建设工业化马铃薯加工中心,可以辐射带动省内外平地及丘陵地
区的春秋两季马铃薯生产,具有很强的产业化经营优势。
都江堰发展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化项目的有利条件是:第一,广阔的市场空间。
如今以马铃薯为原料的加工食品和休闲食品深受人们喜爱,产销两旺。目前,国
内生产这些休闲食品的马铃薯颗粒全粉主要依赖从国外进口,全年需求量在
30000吨以上,价格高昂,而国内马铃薯颗粒全粉的年产量不过3500吨左右,远
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马铃薯颗粒全粉及薯片、薯条等系列产品在国内的市场
前景非常广阔。第二,巨大的增值空间。以马铃薯颗粒全粉为例,加工成本约为
每吨6000元人民币,而目前市场价格每吨高达18000元人民币,所以具有很大的
增值空间[38]。

40
第五章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产业规划重点项目研究

都江堰发展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化项目的思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联手
进市场的方式,与马铃薯产销专业公司建立经济联合体,进行“产加销”一条龙
道路。通过与百事食品、上好佳等公司合作,发挥本地企业低成本高利润的产业
优势,在大力发展本地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向其提供原料及符合国际标准的半成
品及产品,提高马铃薯的经济价值。
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化项目建设方案:在都江堰市郊建设马铃薯深加工基地
200亩,在山丘区板块包括虹口乡、龙池镇、麻溪乡、白沙乡、向峨乡、金凤乡、
玉堂镇、中兴镇、青城乡、大观乡、两河乡、灌口镇、蒲阳镇等地发展马铃薯原
种基地8000亩和一级、二级种薯基地20000亩以及商品薯基地50000亩,共分两期
完成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第一期征用土地、基建、设备等投入800
万元,第二期建立全粉生产线,基建和生产线共计1000万元。可以实现年加工马
铃薯100万吨[38]。
都江堰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化项目实施符合目前政府所倡导的农业产业化经
营方向,符合西部大开发的要求。该项目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技术含量高,
投资回报率高,获利性强,并且除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外,该项目的投资风险很小,
是值得大力推广的高科技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项目

5.3.2 食用菌产业化加工项目

根据市场调查,食用菌市场潜力巨大,消费量达到年人均200克以上,并以
12%------18%的速度增长,不仅国内需求大,并且国外需求量也逐年增长。都江
堰市于一九七七年开始种植食用菌,已有二十多年的种植历史和种植经验,但是
由于种植户加工分散,未能形成统一的加工销售体系,产值小,效益差,要想产
生规模效益,发展产业化加工势在必行。
都江堰发展食用菌深加工产业化项目的有利条件:悠久的历史,有初步的加
工贮存基地,已建成一定的市场销售网络,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市场影响。
都江堰食用菌产业化加工项目的建设方案:根据都江堰的自然生态条件,投
资200万元在具温、光、水资源和商贸环境及交通环境都较好的崇义镇和聚源镇
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各1万亩,达到年产量45000吨;投资180万元对崇义镇利用
原有的加工厂进行改造,建设食用菌产业化加工中心,年加工45000吨,可实现
销售收入3亿元,人均专项收入近1000元[38]。
都江堰食用菌产业化加工项目还可解决社会闲余劳动力1000人就业,有效地
促进农民增收,对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提供了极有价值
的借鉴作用,同时因为食用菌生产和培植使用的多为稻草及木渣,生产后的废渣

41
MBA毕业论文: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与研究

经过生物技术处理后能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有机肥,在整个产前、产中、产后的
过程里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其生态效益也相当明显。

5.3.3 都江堰川芎深加工产业化项目

川芎的根茎是我国传统中药,药用价值极高,特别是近年来在崇尚回归自然
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古老的中药发生浓厚的兴趣。而我国现有十多个大
型药业公司需用川芎作为原料,仅全国大型药业公司所需川芎的数量就超过2000
吨。川芎为著名的川产药材之一,现大面积种植于成都周边郊县地区,一九七二
年都江堰就被列为川芎的商品生产基地,其产量占成都地区的50%,占全国产量
的40%,外销出口量占全国的60%以上,商品种植主要分布在都江堰的大乐、石羊、
徐渡、民兴、安龙、柳街、沿江、中兴等乡镇。
由于目前国内尚没有专门的川芎深度加工基地,都江堰作为川芎的商品主要
生产基地,建设一个规模较大的川芎深度加工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和开发资源,
提高川芎的附加值。
项目选址:都江堰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到成都双流机场仅30分钟路
程,交通便捷,川芎深加工项目选址于都江堰市,由现有农业产业化企业天府川
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青山制药有限公司、通豪公司作为项目承办单位。
都江堰建设川芎深加工产业化项目的有利条件:第一,原料充足,质量上乘。
第二,相关辅助材料大部分可以成都地区买到,少量需在其它省市购入。第三,,
由于整个加工过程都是采用天然原料,故无“三废”污染,没有环境保护方面的
限制。
都江堰川芎深加工产业化项目建设规划,投资10.31亿元建立川芎深加工中
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2750万元,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11400万元,不可预见费
800万,建设期利息3600万元。另外根据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参考类似企业的标
准,达产后的流动资金需要 12亿元。项目的建设期计划为3年,试产开始后第一
年的生产能力为设计能力的20%,第二年达到设计能力的50%,第三年达到设计生
[38]
产能力 。
都江堰川芎深加工产业化项目的评价和结论:年产川芎及其深加工产品6000
吨,年销售收入达32亿元,年平均利润8.86亿元,年实现税金2.01亿元,提供的
就业机会11000人[38]。因此,本项目市场前景广阔,工艺技术和设备先进,财务
盈利能力强,属于深加工产业的龙头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的实施能实
现川芎的就地加工增值,提高川芎种植的经济效益,有利于都江堰生态产业化建
设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人民收入。

42
第五章 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产业规划重点项目研究

5.4 中药材产业——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增长产业

都江堰是全省乃至全国的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川芎、红景天、贝母、掌叶大
黄、川赤芍、乌梅、厚朴及木本药材红豆杉等在都江堰的产量都非常巨大,其中
的川芎、乌梅、厚朴更是占有全国30%以上的产量。同时,因为都江堰独特的自
然状况和良好生态环境,都江堰产的中药材污染指数低,综合产量高,药物利用
率大,因此,对于中药材种植产业化的发展,都江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产值相
对较高的特色中药材和绿色中药材品种:红豆杉、乌梅、川芎(已在上一节中介
绍过)。
都江堰发展特色中药材的有利条件是: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土地肥沃,雨量
充沛,温度光照均适合中药材的生长,是我国中药材生产的最佳地区之一;国家
及地方政府重视,政策倾斜,使项目建设有可靠的资金保证;广大群众具有长期
的中药材种植经验和积极性。
都江堰木本药材红豆杉的产业化规划:根据自然条件状况,在都江堰的红豆
杉基地包括虹口乡、青城山镇、中兴镇、紫坪埔四个乡镇,三年内总投资3000
万元建设2万亩红豆杉产业基地,包括了高规格示范园建设投资300万元、种苗基
地投资141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300万元,以及其它建设990万元[38]。
都江堰乌梅产业化规划:在都江堰市的山丘地区总投资3000万元,以中兴镇、
玉堂镇、虹口乡三个乡镇为中心建设乌梅生产基地2万亩,实行统一规划,集中
种植,建设成高品质乌梅科技示范区,实现年产乌梅200万公斤,年产值3000万
[38]
元 。
另外,对于厚朴、红景天、贝母、掌叶大黄、川赤芍等中药材品种,均可以
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加以适当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5.5 经济信息网络和科技监测系统

由于生态产业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它要求各产业内外信息技术网络必须具
有畅通性、灵敏性、前沿性和高覆盖性,因为生态产业是一种信息强度很大的产
业,无论是进行产品周期分析还是进行生态产业园的建设所需要的信息量都是巨
大的,而这些信息不可能由某一单一的企业或组织独立完成,因此为了节省费用,
必须利用现在的网络技术建立灵敏的信息网络、例如在生态产业园建设中需要的
信息量要比传统的工业园大的多,回为它需要企业在相互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
密切的合作,仅在生态产业区的规划阶段需要的信息就包括:(l)产业系统的
边界和系统中的成员:了解系统边界和成员后才能发现潜在的产品及废物的供应

43
MBA毕业论文: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与研究

南和使用者,因此示范区的建设的第一步就是收集区内的企业信息,在此基础上
才能将相关企业进行组合。(2)物质的流动和能量的代谢过程:企业之间物质
和能量的交换首先需要了解企业的输入输出情况。(3)数量和时空分布:生产
的情况会受到时空的影响,例如啤酒厂在夏天的产量就会高于冬天,产生的副产
品或废物的量也会随着季节而变化,因此利用回收产品或废物的企业要及时了解
上游企业的变化,以便做好必要的准备。因此都江堰拟建一个以科技局牵头的产
业信息中心,各个乡镇再建设一个中心结点,由此辐射到全区28个乡镇所有区域,
将各地的产业信息集中处理,实现产业信息共享,以配合整个生态产业示范区的
建设需要。

44
第六章 结论

第六章 结论

生态产业示范区的建设必须要依靠相关产业的支撑,单纯争取生态环境质量
领先,并不是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全部内容。资源是财富之母,资源环境尤其
是自然资源作为一个基础条件,对经济增长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然资
源的状况如何不仅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发展现状,而且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
的潜力与后劲,并影响其发展模式的选择和确立。生态产业示范区概念和生态产
业示范区建设应内在的包含着经济繁荣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改善这样双重的内
涵,绝不是单打一的搞生态环境建设。应把握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内
在联系,并在实践上使两者统一起来形成良性互动的态势。在当今区域竞争日趋
激烈的条件下,要赶超先进发达地区,就必须因地制宜地确立产业规划战略,把
己有的优势进一步发挥,把潜在的优势尽快变为现实的优势,走有自己特色的发
展之路。
根据本文的研究表明,地处中西部地区、经济不是很发达的都江堰市只有结
合生态旅游业的强大优势,摆正“农林”产业的基础地位,遵从工业的“农林”
结构型特点,加大技术结构调整力度,实现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
态林业、特色中药材产业经济效益的根本转变,才能够增强产业示范区的竞争力,
才能够解决都江堰地区产业结构不完全合理的局面,使地区经济走上良性的发展
轨道上来。
都江堰再生资源非常丰富,只要做到用养结合和增殖资源,这些生物资源就
可以永续利用,源源不断地供应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因此,鉴于国内外绿色
市场的发展前景和根据都江堰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现阶段在发展区
域经济过程中,对整个生态产业示范区的生态产业进行合理的规划,确定发展的
重点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来带动相关产业,走一条以生态资源开发出生
态产品,以生态产品构建生态企业,以生态企业构筑生态产业,最终形成都江堰
特色经济的发展之路。这种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相协调的发展之路既符合未来经
济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又能够促进资源和生态保护,为生态产业示范区
的建设成功打好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

45
MBA毕业论文: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与研究

致 谢

在论文定稿之际,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唐小我教授和副导师侯伦老师。他
们用渊博的知识,事必躬亲的工作作风,所给予我的教育及培养,使我能在MBA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阶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有一个正确的研究论文选题及研究
路线,在结合工作实际的基础上,在近一年的工作时间里,完成了具有一定质量
的“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这样一个命题的论文。
其次,我要感谢都江堰科技局的刘志局长、唐刚副局长及所有同志们,他们
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具备一定水平的研究项目,并在研究过程中对我的论文完成
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为我的有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证分析资料,是我论文得以
完成的必备实践基础。
我还要感谢广州大成实业有限公司邱大成董事长,电子科大管理学院马永开
老师,他们都为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和指导,也是我完成此论文的重
要基础。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对我的学习和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父母的恩情无以为报,只有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不辜负他们的殷切希望。

46
参考文献

[1]任建兰.建设生态示范区是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人文地理,2002(2), 21~23
[2]夏汉平.可持续发展综论.中国地理,2001(3), 31
[3]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12~14
[4] 李爱贞.生态示范区建设研究.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 23
[5] 杨朝飞.建设高质量的生态示范区.环境保护,2000(7):16
[6] Adams. Gree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 the Third world. Routledge, New
York, 28~29
[7] 马乃喜.浅论可持续发展.城市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65~67
[8] Mac Neill.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Scientific American. 1998,
56~57
[9] 曾珍香、顾培亮.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与评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 43~45
[10] 姚永玲.国际可持续发展及评估系统研究的进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8(3), 18~19
[11]曹明明.陕西省生态环境整治建设的途径与对策.国土开发与整治,2000(2), 28~47
[12]杨迅周.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框架构思.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l), 28~47
[13]王伟中.地方可持续发展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78
[14]牛文元、刘照胜等.2000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3~24
[15]李书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初探.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3):50
[16]陈灵芝,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对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18~19
[17]陈灵芝、陈清朗、刘文华,中国森林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7,65
[18]甘书龙,四川经济动植物资源开发,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32
[19]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保护生物学,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78~79
[20]李承彪,四川森林生态研究,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8
[21]王述英,现代产业经济与对策。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 46~47
[22]杨灿智,新世纪相约世纪文化遗产地-都江堰。都江堰政府工作报告,2002,6
[23]史忠良,产业经济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167
[24]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13
[25]戴伯勋、沈宏达,现代产业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28~130
[26]曹利军,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北京二科学出版社,1999, 65
[27]李金华,中国可持续发展核算体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36
[28]四川在线,打造城市品牌都江堰看山看水看新城(http://www.scol.com.cn),2003-02-18
[29] 聂晓民·旅游对经济的贡献分析·中国旅游报,2001 年 5 月 25 日(D3 版),33

47
MBA毕业论文:都江堰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规划分析与研究

[30]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00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 328~329


[31] Stephen L.J. Smith, Measurement of Tourism Syste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Vol.17,
600~602, 1998, 56~59
[32]吴统慧,北京旅游产业地位的定量分析·旅游学刊,1998(6), 25~28
[33]李江帆,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分析——以广东为例·旅游学刊,2002,21
[34]李兴华,产业经济学概论,上海交大出版社,2001,213~215
[35]沈宏达,现代产业经济学概述,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88~189
[36]简新华,产业经济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152~154
[37]于立、王询,当代西方产业组织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98
[38]都江堰科技局,都江堰农业重点项目建议书(2002),28~47

48

Das könnte Ihnen auch gefal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