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auf Seite 1von 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化学产品工程若干关键技术的科学问题
(2006.1.-2009.12.)

内容和意义简介
以开发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的化工产品和过程技术为目标,研究产品创新、反应合成、优化设计
和生产控制中的科学理论、基本规律和共性技术。(1)研究分子结构与产品宏观性能之间的基础模
型和定量关系,探索产品设计的模型化及多目标非线性规划;(2)研究化学产品开发的全生命周期
分析和设计;(3)研究产品开发、流程设计和过程运行的集成,以及(4)研究多品种柔性生产系统
的排产调度。提出适应产品导向的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以环境友好涂料含氟聚合物乳液及固体
脂质体微颗粒药物载体等若干种有代表性的化学产品系列为研究案例,从微观尺度认识和控制化
学产品结构,制导反应过程,预测化学反应物和产品的性能,发现产品不同尺度结构的关系,以
调控产品的性能。实现分子产品、配方产品和结构产品的设计、筛选、合成、加工、使用、循环
再利用、直至弃置全过程的绿色化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化学产品工程;产品结构-性能关系;产品设计;模型;产品全生命周期设计

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
1、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应用研究需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附主要的参考文献目录)

随着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入,化学工业由初级加工向深度加工发展,由大批量、
连续化的基础化学品生产逐步向多品种、小批量的专用化学品的生产发展。如何节约
资源和能源,生产优质的化学品,以响应社会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准的提高和物质需
求的多样化,成为目前化学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技术问题。
化学工程技术经历了百年发展,对过程工业的技术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社
会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化学品。20世纪末,处于后工业化时代的发达国家对大宗化学品
的需求已经饱和。有些企业缩减传统化工业务,转向专用化学品生产。例如Dow化学与
德国Hoechest重组转向医药化学品;瑞士Sandoz与德国Hoechest重组转向专用化学品、
与Ciba- Geigy重组专攻医药和农用化学品;Monsanto与瑞典Pharmacia合作发展医药和
生命科学领域产品。化学产品市场的发展空间在于能提高人类生活素质和生命质量的
新产品。这反映了工业发达社会和化工产业发展对科研和技术进展的导向。代表性的
文献有:美国国家科学报告(NRC Report,1999-2003);美国“化工进展”上的文章“化
学工业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向:演进抑或革命”(Charpentier, 1998);剑桥大学出版社
的教科书“化学产品设计”(Cussler & Moggridge, 2001)。化学产品工程已成为英美化
工学术刊物上近年来主流学术观点之一(Charpentier, 2002; Favre, 2002; Fermeglia,
2003)。目前这一理论和技术还在发展和探索之中(Hill, 2004;Grosmann, 2004)。
-1-
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有所不同。目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工业化进程中,人均拥有
的工业品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石油产品、化工基本原料、中间化学品的市场依然
广阔。在过程工业的若干重要过程和大型装备的关键技术方面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重
要研究课题。这种由于工业发展阶段的不同导致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的差异性,以及由
此带来的对于化学产品工程理论和技术的认识差异和学术争议,值得我们研究和关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 2002 年 3 月举办的化工领域优先发展方向九华研讨会上,
有学者提出建议将化学产品工程作为化学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2003 年来
国内开始出现对这一方向的专题研究论文(钱宇,2003, 2004a;李伯耿,2004)。华南
理工大学等开始开设“化工产品设计”的课程。
化学产品工程的理论与技术,是化学工程理论和技术的深入和拓展。传统的化学
工程在研究三传一反的基本规律、模型、设计和优化方面已日趋成熟。目前的技术进
展较多地基于工程科学:如多尺度方法、非线性技术、复杂系统的量化和优化技术;
非传统方法的应用(高压,外场等)、极端产品的制备技术(超纯,超微)等。化学产
品工程技术更注重自然科学的基础:如分子结构、颗粒界面间相互作用力等;产品设
计和开发问题,如产品细微结构对最终产品特性的关系;从连续变量优化发展为方案
规划和决策、从单一经济目标优化发展为考虑环境、产品安全、消费者满意度等多目
标规划。
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使得自然生态链脆弱并易受损害。许多新产品的开发面世,
今天对人类社会是一个福音,明天可能是个灾难。佛利昂和四乙基铅即是很典型的例
子。为此需要多学科领域研究的合作,通过长期的基础性研究,探索新产品开发和应
用对现代社会发展和环境生态平衡的长远影响。需要研究从分子设计、产品开发、工
业放大、到生产制造的全生命周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这是关系到过程工业及其化学
工程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化学产品从设计、配方到生产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化学供应链”
(Chemical Supply
Chain),涵盖从分子→聚集体→界面→单相和多相系统→装置车间→工厂企业→工业
园的全过程(Grossmann,2001)。以开发对人类和环境友好、节约资源的化工产品或过
程为目标,研究解决产品创新、反应合成、优化设计及生产控制等多元复杂问题,这
是化学工程研究由工程基础向科学基础、由过程导向发展为产品导向的发展趋势。美
国工程科学院院士 Grossmann 在 Computers and Chem Eng 学报上发表题为 Challenges
in the New Millennium: Product Discovery and Design, Enterprise and Supply Chain
Optimization, Global Life Cycle Assessment 的长篇论文(2004)。认为化学工程学科方向
的发展在新千年的挑战在于:(1) 将分子或微观水平上的基础科学发现和产品制造及
生产规划的策略相结合;(2)研究在多目标制约下的化学产品的发现、设计和制造; (3)
研究改进化学供应链的产生和操作的决策过程。这表明:对化学产品工程这几个重要
-2-
方向的探索研究,正在逐渐成为国际化工学术界的共识。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可持续问题认识的深入,对化学品开发的全生命周期设计是
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为此有必要将绿色化学研究的成果引入化学产品的开发。从源
头上,采用资源节约或可再生的原料,采用不产生污染的助剂、溶剂,选择合适的反
应催化剂和有效的反应路径,采用高效节能温和的反应和生产加工条件,实现过程的
高效强化,减少副产物和废物产生;对人类社会安全清洁,对生态环境无副作用、可
持续发展。正确预计产品从概念、原型、生产、进入市场、废弃、再循环各个阶段的
性状,以避免新产品迅速衰亡淘汰的风险(Burgess, 2002; Ng, 2002; Bakshi, 2003; 钱宇,
2004a)。
化学产品工程是以产品为导向的化学工程科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它以化工产
品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为中心研究内容,进行微观层次上的模型、模拟和定量分析;要
求设计和控制产品质量,实现从分子尺度到过程尺度的跨越、关联和集成。通过计算
机分子模拟和设计(CAMD),改变了以往主要依据实验摸索的模式,可以对各种可能
的产品结构进行模拟计算,更精确地预测溶剂、制冷剂等配方产品的性能,在大量候
选结构中快速筛选出可能的几个方案,再进行针对性的试验,加快设计开发过程(Peter,
2000; Bowen, 2002; Maranas, 2003; Fermeglia, 2003; 钱宇, 2004b)。在农用化学品和制
药工业中新产品开发的优化计划和调度能够更好地调整新产品的开发路线和试验
(Subramanian, 2003;Shah, 2003);而在宏观层面上,产品设计与过程设计的集成,公
斤级产品实验室(Kilo Lab)和流程系统集成,敏捷制造等技术的研究(Vaidyraman, 1999;
SynProtec, 2004; Peakdale, 2004),也展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前沿和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Bakshi B.R. The Quest for sustainability: Challenges for process systems engineering, AIChE J., 49(6): 1350~1358, 2003.
Burgess, A. A. & D. J. Brennan, Application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 to chemical processes. Chem Eng Sci, 56, 2589-2604.
2001
Charpentier J. C., The triplet molecular process-product-process engineering: the futur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Chem.
Eng. Sci. 57(2), 4667~4690,2002
Cussler, E. L. and G. D. Moggridge, Chemical Product Design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UK, 2001.
Cussler, E.L. and J. Wei, Chemical product engineering, AIChE J., 49(5), 1072-1075, 2003.
Favre, E. and M. Kind: Chemical product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challenges, Trans. IChemE., Part A, (1),
65-74,2002.
Fermeglia M. et al. Molecular modeling and process simulation: Real possibilities and challenges, Chem. Biochem. Eng.
17(1): 19~29, 2003.
Grossmann, IE, & A.E. Westerberg. Research challenges in process systems engineering. AIChE J, 46(9), 1700–1703,
2000.
Grossmann, IE, Challenges in the new millennium: Product discovery and design, enterprise and supply chain optimization,
global life cycle assessment. Computers & Chem Eng, 29, 29-39(2004).
Hill, M., Product and process design for structured products, AIChE J, 50(8), 1656-1661, 2004.
Marcoulaki, E.C., On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chemicals using a systematic synthesis approach. (I) Optimisation
framework, Chem. Eng. Sci., 55, 2529 ~2546,2000.
Ng, K. Ming,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solids processes – a process systems engineering perspective, Powder
Technology, 126, 205-210, 2002.

-3-
NRC Report: Grossmann, IE, Process System Engineering: Challenges for the Chemical Sciences in the 21th Century,
2001.
NRC Report: The committee on challenges for the chemical sciences in the 21th century:Beyond the molecular frontier:
Challenges for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03.
Peter M., Harper, Rafiqul Gani, A multi-step and multi-level approach for computer aided product design, Computers &
Chem Eng, 24, 677~683,2000.
钱宇、江燕斌、章莉娟: 化学产品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化工进展,22(3),217-223, 2003.
钱宇:化学产品全生命周期集成研究的机会和挑战,自然科学进展,14(11), 1215-1220(2004a).
李伯耿等:产品工程学:化学反应工程的新拓展,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2004.11.
Qian Y* et al: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and Models of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of Biodegradable PLA
Microspheres, Chinese J. Chem Eng., 12 (6), 1-10(2004b).
Peakdale, http://www.peakdale.co.uk/, 2004.
SynProTec, http://www.synprotec.com/, 2004.

2、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化学产品工程的研究领域尚在拓展之中。本课题的研究将集中在以下几个关键技术
的科学问题上:(1)分子产品工程和配方产品工程;(2)产品开发的全生命周期设计;
(3) 依据公斤级产品流程装置(Kilo-plant)推进以产品为导向的过程研究;(4) 多产品
柔性制造系统的混合整数规划研究。

1、分子产品和配方产品的结构性能关系的基础研究
研究具有复杂分子结构的活性物质的分子结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与产品性质的
基础模型和定量关系,如反应活性、溶解度等。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物系,采用分子
模拟和设计(CAMD)的理论和方法、基团贡献法,连接性指数等基础模型,以及通过
定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建立定量的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
QSAR)。研究配方产品中多组成相互作用、微结构等因素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多功能
目标的协同关系和制约因素。采用多目标非线性规划将有助于配方设计的模型化和优
化。为优化设计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的多层次结构和配伍方案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模
型。

2、化工产品开发的全生命周期设计的理论、方法和集成建模
研究产品工程与过程工程集成系统的规律。研究从分子设计、产品开发、工业放大、
生产制造、使用直至弃置阶段的化学产品全生命周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以二、三个
化学产品的开发为实例,进行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设计,探索和建立分子尺度和介观尺
度的模型、过程单元的模型、现象模型和产品模型、过程操作状态模型的综合,以及
对生态环境、经济等多种目标的影响规律。将研究从简单代数模型、复杂偏微分模型
到逻辑表达的离散模型的协同理论和模型集成技术。

3.依据 Kilo-plant 推进产品导向的过程集成研究


将提出公斤级产品流程装置(Kilo-plant)的概念。研究开发 Kilo-plant 作为连接实验
室烧杯实验和中试工厂(trial-plant)的桥梁,将产品开发和过程设计集成研究。通过在
Kilo-plant 上的实时数据采集和校正分析,建立过程动态数据模型,研究物料加工、反
应/分离过程的耦合和强化、过程放大等对产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及其规律。研究系统
-4-
建模、仿真与预测、计算机实时产品质量监控。研究同一原料系列通过不同的工艺和
操作产生不同的产品系列的过程制导技术,及共性规律。

4、多产品柔性制造系统的混合整数规划研究
研究适应专用化学品特点的多品种综合生产流程和多用途、多功能柔性制造系统
的设计和操作控制。研究多产品集成生产的排队理论和排产优化问题,实现化工产品
的敏捷制造,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多产品集成间歇生产过程排序优化问题在理论上
是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问题。将研究针对这一问题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NLP)
模型和求解算法。

研究目标
提出和建立化学产品设计、开发和制造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基础理论、模型技术和
系统方法。从微观和介观尺度认识化学产品体系结构,认识物质的化学、物理转化过
程,发现产品处于不同阶段的相互关系,预测和关联化学产品的应用性能,以更好调
控产品的生产操作。通过若干种有代表性的产品系列的研究开发实例,总结归纳共性
和规律性,从而使分子产品、配方产品、结构产品的设计、筛选、合成、加工过程科
学化、系统化、模型化。研究公斤级实验室流程装置和柔性生产系统的规律和特征,
推进多品种小批量化学品的敏捷制造,使化学工程研究快速响应化学品生产中提出的
技术难题。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复杂分子和结构产品的分子模拟。在不同尺度(微观、介观和流程宏观)上模
型集成和模拟。将借鉴基团贡献法的思想,探索建立从宏观到微观的降尺度与跨尺度
逐步修正的模型化方法。
(2)精细化学品的分子结构和剂型配方的非线性多目标多约束问题。各种化合物
通过配伍增效、助剂增效、或控制释放等技术,发挥出更明显的使用效果,并降低对
非应用对象及生态环境的有害影响。
(3)多产品、多用途生产单元排产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问题。随着精细化学品
加工以及生物产品技术的产业化,间歇过程排产优化研究愈显重要。
(4) 化学产品全生命周期多尺度非连续系统问题。针对产品研发涉及到空间尺度
从分子水平到流程系统,时间尺度从产品原型设计到用户使用到最后弃置或循环的全
生命周期的集成,跨越从简单代数模型、复杂偏微分模型到逻辑表达的离散问题。

3、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路线方法、实验手段等说明)
3.1. 分子(配方)产品结构和效能关系的基础研究。通过微观和介观层次上的模型

-5-
进行模拟和定量分析。将采用分子力学、密度泛函、统计热力学、基团贡献法等基础
理论和模型,以及 DPD 和 Material Studio 等分子结构模拟方法,建立分子结构与产品
宏观性质之间的基础模型和定量关系,为精细化学品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实
验探索和计算机分子模拟/设计(CAMD)相结合,模拟计算可能的产品结构,研究配方
产品中多组成、微结构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关系模型。预测催化剂、吸附剂
等结构化产品性能(QSAR)。
将化学产品的研发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产品定义、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设计,如
下图所示。

最终产品
市场需求

分析决策
分子设计 生产和质量控制

产品性能
配方设计 产品筛选 工艺和过程设计

性能指标

产品定义 产品设计 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是产品的性能和目标的定义,将主观、模糊和多元的消费产品需求转化为
定量的科学参数。第二阶段是方案的选择和评价。选定一组与性能有关的基团,通过
基团的组合或拓扑产生分子结构,同时考虑结构的约束和基团连接的可行性以避免组
合爆炸问题。一方面建立分子结构以及分子交互作用与产品性能之间的关系模型预测
其性质,与期望值比较从而对分子结构修正和优化;另一方面依据构效关系模型搜索
满足性质要求的化合物。产品的评价借助模拟、原型化、专家咨询、现代测试技术等
途径进行。第三阶段是过程设计和产品制造。选择和优化制造过程,研究过程的操作
参数和加工途径对于产品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复合组分配方产品,如各种表面活性剂、包覆材料、农用化学品等,常被设计成
结构化固体、溶胶、乳状液、泡沫制品等。其性能不仅取决于组分的分子结构和物理
性质,还取决于产品结构如颗粒形状、内部结构、尺寸分布等,以及加工和分离操作
的过程。针对涉及到复杂介质如非牛顿流体、水溶性聚合体、固体脂质体微颗粒等多
相分散体系,将开展包括胶束形成、胶体絮状物构造、乳化、流变学、共聚物以及颗
粒通过多孔介质的流动等研究。使用纳米至微米尺度来模拟固体、流体和气体的基本
单元,通过介观尺度动力学模拟来确定介观结构、性质和性能演变过程。
将以若干个具体的产品开发实例来展开研究:(1) 环境友好涂料含氟聚合物乳
液;(2)固体脂质体微颗粒载体药物控制释放。(3)请建议。
-6-
(1) 含氟聚合物乳液的设计合成、环境友好自分层氟碳涂层材料的制备及其功能
特性研究: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方法以及特殊的聚合技术,通过分子设计定制合成性能
优异稳定的由硬核和软壳组成的多层结构含氟聚合物。研究单体、引发剂、乳化剂、
调节剂和分散介质等对聚合反应速率、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规律,探讨乳液
聚合过程中乳胶粒子的生成(成核)、长大机理,建立反应动力学模型。表征乳胶粒形
态、胶膜结构、玻璃化温度(Tg)、最低成膜温度(MFT)、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MWD)等
特性,明确乳胶粒子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采用高分子物理中的相关模型,对涂料体
系的自分层特性进行理论预测,并通过实验确定涂膜表面以及内部各层中聚合物的定
性和定量组成,提出新的自分层机理。将氟树脂与光催化纳米粒子和新型阻燃剂复合,
制备常温固化水性自分层氟碳涂料以及具有环境净化和防火阻燃功能的氟涂料。为功
能材料的设计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 固体脂质体微颗粒结构制备设计与药物控制释放性能的研究:固体脂质微米
颗粒(SLM)是将活性组分均匀分散在高熔点的固体脂载体材料中形成。SLM有助于
增强药物的稳定性、药物的控释和靶向释放。SLM可以包载脂溶性药物,也能包载水
溶性药物,能满足口服、注射、肺部、局部和非肠道等多种给药途径。将以化学防晒
剂二苯甲酮类和皮肤营养剂维生素E为模型药物分子,研究SLM的制备方法,分析制备
条件对脂颗粒微结构的影响,包括搅拌速率、冷却温度、乳化温度和乳化时间等对颗
粒大小、粒度分布、形状、颗粒表面特征和载体结晶度。利用分子模拟计算药物和载
体相溶性以及共价键的作用关系,分析它们的相互作用对于药物包载率以及药物分布,
针对药物特征选取最优的载体材料或进行修饰和改性。
脂质微颗粒体系的吉布斯势能很大,易于发生聚集。将根据 DLVO 理论研究颗粒表
面电荷、稳定剂结构特点对颗粒稳定性的作用。利用高分子的桥连和保护作用,根据
载体材料特征筛选稳定剂。采用介观模拟分析药物从固体脂载体中占优势的释放机理。
对案例体系建立药物释放模型,估算药物在载体基质中和分散吸附层中的扩散系数,
研究固体脂晶型转变对药物的逐出作用,制备出能长期稳定的固体脂质微粒体系。将
采用微球体外释放试验考察不同的脂载体材料及浓度的影响。将实验制备的微球体系
的释放曲线和模型预测比较,结合微观表征结果的综合分析,揭示微球结构和释放性
能关系的基本规律,为固体脂质微颗粒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方法。
3.2. 化学产品生命周期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已初步完成资料调研,确定了
技术路线。将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索和建立化工产品和过程设计集成的全生命周
期分析的理论框架。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设计(LCD)需要在产品设计阶段即权衡考虑产品
在整个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环境问题和经济因素。通过建立产品的经济性能模型和环
境性能模型,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对产品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采用生命周期成本
分析(LCC)对经济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引入层次分析法,集成考虑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
-7-
综合评价产品的竞争力。
例如:以化学气相沉积反应腔的清洗剂为例,进行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设计研究。
清洗剂通常采用碳氟化合物如C2F6、CF4等特种化学品,是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来源之
一。为了减少排放,希望设计一种经济节约、环境友好的替代清洗剂。通过调研和分
析,三氟化氮具有同样的清洗功能,对环境污染较少,但成本相对较高。
环境影响评价有 8 个指标:温室效应 GWP;臭氧层消耗 OZD,光化学烟雾 POCP;
酸雨 AP;人体毒性 HT;富营养化 NP;生态毒性 ETP;资源消耗 RDP。
生命周期成本是指产品从出现到消亡所涉及的所有费用。拟把它分为 2 个部分,
一部分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成本,包括原料的准备和生产操作费用;另一部分是指产
品使用阶段产生的费用和废弃处理的费用,也就是生命周期后两个阶段的费用。两者
之和构成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
LCD=LCA X LCC (1)
LCA = GWP + OZD + POCP + AP + HT + NP + ETP + RDP (2)
LCC = Craw + Cman. + Cuse + Cabn. (3)
上述公式(1)(2)中的乘号和加号不是算术积与算术和, 而是多因素积与多指标评价
体系的集合。
产品生命周期设计的科学问题,涉及不同阶段产品性状、形态及其模型的异质性和
非连续性。同时对经济、环境、安全等多目标和多制约因素构成了研究工作的主线。
3.3. 产品开发与过程技术研究的集成。
产品从试验阶段到投产运营的放大过程是一个涉及物性、动力学、热力学等方面
的复杂的研究任务,为了迅速发现和研究解决产品开发和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借助 Kilo-plant 进行小批量生产和风险评估,从而为放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
依据和实验数据。
Kilo-plant 是能在实验室内生产公斤级精细化工产品的全流程装置。为开展上述思
路的研究,我们建设了一套针对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的产品合成、流程开发、装
备集成、操作方案设计、测量传感的综合试验平台 kilo-plant。该平台包括了反应器、
精馏、离心分离、结晶、热交换、负压真空、仪表、控制系统、循环装置等化工流程
中的主要装备,以及在线分析仪器。批处理物料量为 1-8kg, 产品规模为 200 克-2 公斤。
在 Kilo-plant 装置上,将探讨流程中涉及的反应物系介观结构和产品性能的关系、
催化剂性能、流动与传递性能规律、反应器/分离耦合和强化、和过程放大的规律。可
研究产品体系的反应动力学,运用集成控制理论,如温度动态曲线、结晶进程等信息
的采集、传递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反应过程工艺条件、操作和控制策略等因素的影响,
以及从进料、合成、换热、到结晶分离等操作单元的协同。
在 Kilo-plant 装置上通过采集数据校正分析,通过数据模型、模拟软件,以及计
-8-
算机系统及网络、数据库等,可以推进系统建模、仿真与预测、计算机实时监控、系
统综合平衡与优化的研究,缩短产品研发的周期。

化学供应链的产生、运行决策 过程设计、分析、优化
过程分析、
合成设计与运行
过程运行监控、数据处理、环境影响评价

过程模拟、仿真 过程装置运行
Kilo-Plant
试验和
计算机辅助分子 产品制造
模拟(CAMD)、
分子和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QSAD)

3.4 多品种柔性生产系统的排产调度方面,排产模型属于非多项式可求解问题,
模型的复杂性和求解速度一直阻碍着模型的应用。我们拟提出操作活动聚合的递阶排
产法,采用集成库存管理的方法改进模型求解方案,通过平衡物料的库存来保证生产
的稳定性。初步的案例研究表明,基于操作活动聚合的递阶排产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模
型的离散变量和方程的数量。

4 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 我国化学产品市场需求量大,而化石矿产资源和水资源贫乏。应有针对性
地研究开发资源节约、原子节约、可循环利用的化学品和生产技术。避免盲目提倡化
学产品的多样性、个性化生产和一次性消费。
(2)化学产品设计,面临来自多学科交叉问题的挑战。从连续变量优化发展为方
案规划和决策,从单一经济目标优化发展为考虑环境、安全、消费者满意度等多目标
规划。产品生命周期短,要求对市场反应敏捷;规模不大,所以能量消耗不一定是主
要的制约因素;生产设备往往是间歇的,需要根据产品配方对现有设备进行重组,以
多功能的设备生产不同系列的产品。研究非连续、多态系统的多目标优化,也是研究
的一个新领域。
(3) 连续或间歇过程最优化问题的主要困难在于局部最优解以及组合优化问题,
在求解大规模问题时有较大的难度。本课题将研究发展中的软计算和大规模并行技术,
并运用随机搜索算法,在大量方案中按特定策略随机搜索求全局最优解。
(4) 与以往产品开发实行实验室小试研究、过程开发、工厂中试、批量生产的多阶
段长周期相比,本工作强调结合公斤级流程装置Kilo-Plant对化工产品开发过程的集
成。发现和解决产品开发和制造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实现产品灵
巧设计、设备的选择和适应、模块化工厂等技术创新。

-9-
5、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包括重要学术活动、国际合作与交流计划)
2006 年:
调研国内外研究进展,建立本课题的理论框架。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基础模型、生
命周期分析理论和方法、模型协同、及过程系统集成建模。对固体脂质体微粒药
物载体系统设计和制备。优选助溶剂、抗溶剂、过程和参数.探索利用超临界技
术制备 SLM 超细粒子,对药物进行超细化并形成粒度分布窄的超细粒子、微球、
微囊或纳米悬浮液。在核心刊物和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阶段性研究报告。参加“第
9 届国际过程系统工程会议”,发表论文及会议学术组织工作。
2007 年:
配方产品多目标非线性关系模型研究,加和增效、助剂增效、形态控制及控制释
放的规律和特征。核壳结构含氟聚合物乳液的合成,氟乳液、有机硅共聚改性聚
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建立核壳乳液聚合机理研究及乳液聚合反应动力学模型。
在 Kilo-plant 上通过采集数据,数据模型、模拟软件等,探讨流程中涉及的
反应物系介观结构和产品性能的关系模型、流动与传递性能规律、反应器/分离耦
合和强化、和过程放大规律。在国际刊物上发表阶段性研究论文。在“国际化学
反应工程学术会议”之“从分子到产品和过程工程”学术论坛发表研究论文。发
起和组织全国性的“化学产品设计研究”学术研讨会。
2008 年:
建立化工产品和过程集成设计的全生命周期分析的理论框架。将以化学气相沉积
反应腔的清洗剂为案例。建立产品的经济性能模型和环境性能模型,采用生命周
期评价对产品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采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对经济因素进行分
析,然后引入层次分析法,集成考虑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综合评价产品的竞争
力。
研究涂料自分层特性的理论预测和实验验证,及自分层机理、室温交联水性
氟碳涂料的制备及防腐蚀机理、及含氟树脂涂层材料的复合制备及功能特性。
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
2009 年:
产品设计、过程分析与运行研究的集成。在 kilo-plant 装置上研究产品体系
的反应动力学、工艺条件、操作策略等因素的集成。
将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系列化学产品设计开发和过程运行,检验其理论
和方法的实用性,及其推广到更多的化工产品系列。参与组织“第 10 届国际过程
系统工程会议”,发表论文及会议学术组织工作。并在国际杂志上发表系列研究论
文。发起组织和举办“化学产品设计研究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 10 -
预期研究成果

1、提出以三维定量构效关系为基础的产品分子设计和配方设计的模型化理论。提出产
品设计多目标非线性规划优化设计创新的理论和算法。
2、提出面向专用化学品加工的多产品柔性生产系统优化排产的理论和方法。
3、提出从分子设计、产品开发、工业放大、生产制造和运行控制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分
析的理论和方法。在模型协同和模型集成方面提出创新的理论和算法。
4、应用本课题提出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产品设计和开发。结合环境友好涂料含氟聚合
物乳液及固体脂质体药物控制释放等 3 个系列产品开发实例,申报发明专利 4-5 项。
5、发表学术论文 40 篇以上,其中 SCI 论文 20 篇以上。出版“化学产品设计的理论与
方法”专著一部。组织召开一次该专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承担国际学术会议组织
工作(IPC 成员或分组主席)5 次以上。参编国际学术刊物 1 次以上。培养硕士 10 人,
博士 8 人。博士后 2 人。
6、研究成果,获得部省级科技奖励二等奖 1 项,一等奖 1 项,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
项。从理论研究与产品开发相结合点取得突破,争取申报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1、研究基础(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本课题组 10 多年来在化工过程和产品设计的模型化、模拟、优化方面的基础工作
有了较好的积累。在化工系统优化研究方面,采用专家系统技术的合成设计方法,运
用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和改进遗传算法,在理论和算法上有所突破,并成功地应
用于石油加工的流程改造和最优综合。基于智能体的化工过程运行系统分析、模型化
和集成策略的研究成果, 为本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技术的支持。
申请人 2002 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开展“化学产品导向的过程系统工
程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针对“分子结构-产品性能-过程运行优化”的整个生命周
期的复杂化工过程系统进行集成建模,重点研究两个问题:(1)不同类型的化学产品(材
料)在不同尺度上的结构特征;(2)从分子结构、产品性能、到过程运行的化学产品生命
周期不同阶段的模型、演变及集成问题。从微观尺度认识和控制化学产品结构,指导
反应过程,预测化学反应物和产品的性能,建立具有一定普适性的模型,揭示实验室
研究到产品开发的过程和规律。通过深入调研,撰写了 “化学产品工程的理论和技术”,
发表在“化工进展”2003 年第三期。这是国内第一篇系统阐述和深入探讨化学产品工
程内涵和具体内容的专题研究论文。这一概念很快得到了国内化工学科研究人员和工
程技术人员的注意。中国化工报为此发表专稿:“化工新概念:化学产品工程”(2003
年 8 月 4 日)。近两年来,我们重点开展了化学产品工程若干重要技术领域研究方向的
探索。课题组主要成员 2003 年和 2004 年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化工
- 11 -
产品和过程多尺度集成模型的研究”和“可生物降解微球药物释放结构性能关系模
型”,初步研究结果已经开始发表论文。
我们运用产品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探索进行了连二亚硫酸钠的产品的生命周期设
计。连二亚硫酸钠是一种还原性无氯低污染漂白剂,可替代氯气用于印染和造纸制浆漂
白,以降低造纸和印染工业的污染。旧的产品技术为锌粉法,工艺流程长,资源利用率
低。日本率先开发甲酸钠法工艺路线,采用价廉易得的CO、烧碱、硫磺高温高压合成。
我国曾研究和开发该产品技术,但工业化一直未能成功。在产品合成技术创新和生产过
程优化方面,通过原子经济性分析,降低S、Na、C原子消耗。副产物CO2则联产食品级
干冰产品,消除了CO2 排放。建立化学和物理模型,模拟流程中的瓶颈问题,实施清洁
生产工艺改造,降低回流量 40%,抑制副反应;精馏残液浓缩回收,残量减少至同类
厂的 3%;对厂区外实现COD零排放。开发复配增效技术增强产品漂白性能,产品颗粒的
包覆和有效利用率,包装储运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目前,该企业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新
技术企业,设立了省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上述工作和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对深入该产品生命周期的使用阶段,研
究开发低污染纸浆漂白新工艺。通过研究分子基团功能,我们发现连二亚硫酸钠与H2O2
作用机理不同。运用化学配伍原理调整配方,发明了Na2S2O4-H2O2 配方型漂白剂。提高
了连二亚硫酸钠水溶液的稳定性,可提高漂白效果、减少漂后浆返黄。优化了废纸脱
墨浆漂白工艺,包括流程、金属离子影响、漂白促进剂、氧化-还原耦合漂白等。开发
的马尾松CTMP浆连二亚硫酸钠漂白新工艺技术,应用于福建腾荣达制浆公司。在福
建省龙岩市造纸实业公司实现了我国第一条连二亚硫酸钠两段漂白的制浆生产线,脱
墨浆白度高、成本低。稳定提高纸浆白度 12 度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外白度增
值 8-12 度) 。为我国造纸工业提供了一种全无氯漂泊清洁生产工艺,具有显著的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一成果已通过了广东省科技成果鉴定, 2004 年获得
了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为了迅速发现和研究解决产品开发和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我们设计和建
设了 Kilo-plant 实验平台,进行公斤级试验和风险评估,通过对产品过程开发的系统
集成探索过程工艺参数调控对产品的性能的影响。通过对生产流程性能准确地监控,
取得的经验和数据有助于工业化生产中实施计算机辅助过程运行。为放大规模的工业
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本课题组多位成员(钱宇、江燕斌、陆恩锡等)在国外从事过博士后和访问研究工
作,与英国、德国、挪威、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研究同行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在英国
清洁生产学报、计算机与化工学报,德国化学工程与技术学报,美国造纸制浆学报,加
拿大化工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
申请人及其课题组近年来承担了与本申请课题相关的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
- 12 -
项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以这些工作为基础,以本课题组为主要技术力量,2004 年获
批准成立了广东省“绿色化学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本人担任重点实验室主任。这
将有力地支持和推进本项目课题的应用基础研究。
我们承担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
部组织的中期检查,被评为优秀。发表的系列研究论文,见第 20 页及附件。本申请课
题是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研究的深化。同时,课题组近年内已完成的国家基金项目和省
科技攻关项目共六项,为本申报项目的展开和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工作条件(包括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包括利
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门开放实验室的计划与落实情况。)
本课题组现有化工装置实验室共 160 平方米,计算机机房 80 平方米。拥有多功能
反应釜等化工反应和传质综合实验装置多套。建设了公斤级实验室流程装置 Kilo-plant,
进行产品开发、工艺试验、中间放大等系列过程的综合集成。系统包括了化工生产流
程中涉及的主要装备: 精馏、离心分离、结晶、热交换等设备、仪表、控制系统、循
环装置,以及在线分析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两个反应器批处理物料量为 1-8kg,
批处理产品规模为 200 克-2 公斤。可通过动态控制和远程监控来实现过程的优化操作
运行。该 kilo-plant 由本课题组设计,由德国 AP-Miniplant 公司制造。中国化工报在纪
念创刊 20 周年的“中国化学工业展望”专刊中专门图文报导了该研究装置“华南理工
大学的公斤实验室(Kilo-lab)和迷尼工厂(Mini-plant):产品开发与过程放大的有力工
具”。
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常为批处理过程。在 kilo-plant 上进行产品开发试验过程中,我
们进行了数据采集和校正、动态规划、优化操作,过程参数调优、异常状况的监控、
反应过程的稳定性等研究。为产品的设计和过程开发提供决策支持。这对开发流程和
装置的迅速工业化,实现敏捷制造,具有重要的科学和技术意义。
由 211 工程资助建设的化工综合信号采集数据传输和控制系统装置已投入运行。计
算机局域网为并行计算创造了条件。自行研究和开发了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问题的分
布式进化算法软件、先进优化算法软件包、模拟工厂计算机集成运行系统平台等。与
国际上著名的化工流程模拟公司 ASPEN 和 SIMSCI 的长期合作,目前拥有稳态和动态
流程模拟软件 ASPEN Plus, ASPEN Dynamics, ChemCAD、Pro/II,数据整合软件 DataCon,
实时专家系统 G2,建模和数据处理软件 MATLAB, Labview。 SuperPro 可用于多品种
小批量间歇过程的模拟优化,GAMS 可用于混合整数线性/非线性规划。在化学产品设
计的分子模拟方面,我们已购买了 Material Studio 软件,添置了复杂过程模拟和优
化软件 gPROMS(英国 Imperial College 研发)。上述计算机模拟软件为开展分子设计、
产品设计、流程设计,流程优化等化学产品工程研究提供了条件。
在产品结构的分析测试方面,本课题组已具备一些仪器:ASAP 2010M 比表面孔径
- 13 -
测定仪;红外漫反射光谱;3 台气相色谱仪、程序升温脱附(TPD)装置及数据处理工
作站、紫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在线检测仪;HP1100 高效液相色谱仪。化工学院实验中
心又购进一批具有 90 年代后期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HP 气质联用仪,HP 液质联
用仪,Zeta 电位仪,傅立叶红外光谱,扫描探针显微镜,贝克曼库尔特多角度超细颗
粒分析仪,综合热分析仪等,为本项目研究提供基本保证。 材料结构分析的大型仪器
如:SEM、TEM、XPS、XRD、NMR、EDX、Zeta-sizer 等,由学校分析中心提供支
持。
课题组所在的广东省绿色化学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2004 年获得了广东省科技
厅和广州市科技局共建投入 450 万元设备经费。为添置本课题所需仪器设备提供了保
障。

3、申请人简历(包括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的学历和研究工作简历,近期已发
表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论著目录和获得学术奖励情况及在本项目中承担的任务。论著
目录要求详细列出所有作者、论著题目、期刊名或出版社名、年、卷(期)、起止页
码等;奖励情况也须详细列出全部受奖人员、奖励名称等级、授奖年等。)

钱 宇,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绿色化学产品技术
重点实验室主任。1977 年至 1987 年在清华大学化工系学习,获学士、硕士、博士学
位。87 年在清华大学任教。1989 年在挪威工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91-94 年任加
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副研究员。1994 年回国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1996 年被批准
为博士生导师。1999 年-2000 年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客座教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
化工学院院长。兼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广东省化工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化学工程学
报》、《现代化工》、《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编委。
研究方向为化工过程的数学模型、模拟和优化、化工产品设计和流程设计。先后
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
养基金、骨干教师基金、博士点基金;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广东省“千百十”
人才培养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厅、环保局科技攻关等项目;以及
中国石油化工公司等委托的技术开发项目。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
奖、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三
等奖等。
在英国《清洁生产学报》、
《计算机与化工学报》
、《加拿大化工学报》
、美国《造纸
学报》、中国《化工学报》、《中国化学工程学报》、德国《化学工程和技术学报》等刊
物发表论文 100 多篇,其中 SCI 收录 60 多篇。在 1994 年美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学术
大会、2000 年亚洲过程系统工程会议、2004 年全国第一届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等
应邀作大会报告或邀请报告。

- 14 -
申请人多年来的研究工作在国际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本领域最高级别的国
际学术会议:每三年一次的国际过程系统工程会议,本人担任第 8 届(2003)和第 9 届
(2006)会议的 IPC 委员。担任了第四届国际化学工程学术会议(1997 年)、第三届中美
化学工程学术会议(2000 年)、及第四届中韩过程系统工程会议(2001 年)等国际学术会
议的秘书长、IPC 成员和分组主席等职务。第 13 届欧洲计算机辅助过程工程学术会议
(2003 年)邀请本人作为亚洲区仅有的两位 IPC 成员。该会议主席 Kraslawaski 在邀请
信中提到:
“在过去几年中,钱博士在国际学术刊物和高水平的会议上发表了一批原创
性的研究论文。ESCAPE 的成功有赖于象钱博士这样在国际上知名的专业人士的通力合
作”。2005 年第七届世界化工大会邀请本人担任科学委员会委员。
本项目中负责组织研究力量,确定研究思路、方向和内容。指导研究进展、指导
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年轻学者。

近年来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本人为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
1. Qian Y, Chen Y, Jiang YB, Zhang LJ, A clean production process of sodium chlorite from sodium
chlorate, J. Cleaner Production. 18(2), In print. 2005.
2. Qian Y and Zheng MJ, Implementation of Knowledge Maintenance Modules in an Expert System
for Fault Diagnosis of Chemical Operation, Expert System with Appl., 28(2), 249-257(2005).
3. Cheng H N, and Y Qian*, Integrated Modeling of Process Operation Systems Using the
Agent-Oriented Approach, Canadian J. Chem. Eng. 83(3), in print, 2005.
4. Ji Hongbing, Qian Yu*, Kinetic evidence for reaction mechanism of liquid-solid phase oxidation of
alcohols , Reaction Kinetics & Catalysis Letters, 82(1), 97-103 (2004)
5. Hehua Li, Yu Qian*, A Modular Mixed-Integer Non-Linear Programming Algorith for Synthesis of
Chemical Processes, Canadian J. of Chem. Eng., 82(5), 1029-1036(2004).
6. Qian Yu, Hehua Li, Xiuxi Li, A Multi-layer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platform for chemical process
operation, Chinese J Chem. Eng., 12(5), 668-672(2004).
7. Pan JZ, Zhang LJ, Qian Y*: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and Models of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of Biodegradable PLA Microspheres, Chinese J. Chem Eng., 12(6), 869-876(2004).
8. 钱 宇 、 江 燕 斌 : 过 氧 化 氢 法 制 备 二 氧 化 氯 反 应 机 理 及 动 力 学 , 化 工 学 报 , 55(10),
1719-1722(2004).
9. Ji Hongbing and Qian Yu*, Clean Aerobic Liquid Oxidation of Aldehydes by Solid Catalyst.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15(10), 1241-1244 (2004)
10. 钱宇、阎志国、章莉娟: 化学产品全生命周期集成研究的机会和挑战, 自然科学进展,14(11),
1215-1220(2004).
11. 钱宇、江燕斌、章莉娟:化学产品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化工进展,22(3),217-223(2003).
12. Qian Yu, Jiang Y.R. Li Xiuxi, An expert system for real-time fault diagnosis of chemical
processes, Expert System with Appl., 24(4), 425- 432, 2003.
13. 钱宇、李秀喜、江燕斌:化工过程运行系统的集成,化工学报, 54(4), 486-492 (2003).
14. Qian Yu, HN Cheng, Xiuxi Li: Dynamical Process Modeling Using a PCA Based Output
Integrated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Canadian J of Chem Eng., 80(4),774-779 (2002).
15. Qian Yu and QM Huang: An Object/Agent Based Environment For Computer Integrated
Process Operation System, Computers and Chem Eng, 24, 457-462 (2000).

- 15 -
授权发明专利

钱宇、江燕斌等
发明专利: 一种废纸脱墨浆还原漂白组合物及其漂白方法
专利号:ZL 01 1 30080.9 授权日 2004.6.30.

钱宇,江燕斌,冯洁泳,章莉娟,但东明,李秀喜,贺产鸿
发明专利:无灰柴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申请号 2003126978.8 申请日期 2003.6.24

纪红兵,匡进高,钱宇*
发明专利:水溶性无机金属盐的固定化方法。申请号 200410051551.7 日期 2004.9.21.

章莉娟,钱宇*、江燕斌
发明专利:微乳化乙醇柴油燃料添加剂。申请号:200410077234.2 日期:2004.12.10

获奖情况:
2004 年 广东省政府:丁颖科技奖
2004 年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钱宇、江燕斌、李秀喜、章莉娟、刘林海
全无氯连二亚硫酸钠纸浆漂白新工艺技术
2004 年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韦朝海、孙家广、钱宇、吴超飞
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废水高级氧化处理的理论与技术

2001 年 广东省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钱宇、江燕斌、李秀喜


化工系统集成建模和优化控制的理论研究
2001 年 广东省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谢胜利、钱宇、谭欣新
研究生科技和社会工程实践教学的机制创新
1997 年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钱宇
智能辅助过程系统合成、建模和优化的理论和方法

江燕斌,男,35 岁,工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广东省绿色化学
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的核心成员. 1992 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日本京都大学
JSPS 博士后。一直从事化工过程强化和优化、绿色化学品及化工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
近五年主持或作为项目骨干承担科研项目有:广东省科委重点项目(99M05203G):废
纸脱墨漂白新工艺的关键技术开发, 2002 年通过广东省科技厅鉴定(粤科鉴字[2002]
第 226 号)。福建省科技攻关项目(闽科计[2000]38 号):纸浆低污染还原漂白新技术的
研究,2001 年通过福建省科技厅省级鉴定(闽科鉴字[2001]第 85 号)。广东省环保局
重点项目(粤财工[1998]187 号):炼油碱洗含酚废水治理和资源回用关键技术开发,
2002 年 12 月通过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省级鉴定(粤科鉴字[2002]第 227 号)。中石化
- 16 -
科技攻关项目子项,乙醇柴油配方开发及应用研究. 中石化科技攻关项目子项:高效清
洁燃油微乳化添加剂的研制。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
近五年在核心以上刊物发表论文 40 多篇,SCI、EI、ISTP 三大索引收录 10 多篇,
合作申请发明专利 4 项,其中 2 项已授权。在日本京都大学从事有关改性超细粒子新
材料的博士后研究期间成果之一“基于声学振动的毛细管超细粒子流动性测试原理和
技术”已被日本 CANON 公司等企业用于新型粉体材料的性能测试和评价。
在本项目中具体负责清洁化学产品性能-微观结构-制备过程关系、清洁生产过
程数学建模及模拟的研究。年投入工作量 10 个月。
近五年主要论文,专利(以本人为第一完成人,or 本人指导的研究生为第一完成人)
1. Yanbin Jiang, S. Matsusaka, Evaluation of flowability of composite particles and powder mixtures by
vibrating capillary method, Powder Technology (accepted)
2. Yanbin Jiang, S. Matsusaka, Characterizing the effect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on particle-wall
interaction by entrainment method, Advanced Powder Tech. (Submited)
3. Yanbin Jiang, H. Masuda, A new measuring of powder flowability-Vibrating capillary method, 日
本粉体工学会年会大会口头报告,东京,2005.5.24-26 (accepted)
4. Chen Yun, Jiang Yanbin*, Qian Yu, Process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Chlorine Dioxide Production
Based on Hydrogen Peroxide, Chinese J. Chem. Eng., 12(1) 118-123 (2004)
5. 陈赟,江燕斌*,钱宇,亚硫酸钠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ZL 02 1 15238.1,授权日 2004.5.26
*
6. 陈贇、江燕斌 等,环境友好氧化消毒剂二氧化氯发生技术的进展,现代化工,2003(8)
,p18-21
*
7. 陈贇、江燕斌 等,过氧化氢法制备二氧化氯的技术进展,环境保护,2003(7),p44-46
8. 江燕斌等,旧新闻纸浮选脱墨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造纸科学与技术,2003(6)
,p60-62
9. 胡智华、江燕斌*等,一种新型多功能柴油添加剂,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10)65-69
10. 胡智华、江燕斌等,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硝酸酯助燃降污性能,精细石油化工,2003(6),11-14
11. 江燕斌、钱宇、李秀喜,炼油碱渣废水处理萃取剂反萃再生实验,化学工程,2002(5),p58-61
12. 江燕斌、钱宇等,高浓含酚炼油碳化液萃取脱酚的研究 2.连续逆流萃取实验,炼油设计,2001(5),
p45-49
13. 江燕斌、钱宇等,高浓含酚炼油碳化液萃取脱酚的研究 1.脱酚萃取剂开发,炼油设计,2001(4),
p47-51
14. 江燕斌、钱宇等,保险粉在纸浆漂白中的应用,中国造纸,2000(1), p52-58
15. 江燕斌、钱宇等,纸浆漂白中连二亚硫酸钠稳定性的研究,造纸科学与技术,2001(2),p11-13
16. 江燕斌、钱宇等,炼油碱渣废水处理-萃取脱酚实验研究,化学工程,2000(5),p39-41

陆恩锡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过程模拟和分子模拟技术中心
主任。1968 年毕业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七十年代初开始化工流程模拟的研究。1977
年研制成功国内第一个大型化工流程模拟系统-石油气压缩分离流程模拟数学模型和
程序系统,并成功地应用于多套 30 万吨乙烯装置的模拟计算,该程序获 1978 年全国
第一此科学大会奖。对状态方程,化工单元过程,尤其是多极、多组分分离过程的数
学模型, 算法以及过程模拟有较深入的研究。善于运用过程模拟进行流程优化、新流
程开发和节能改造等研究工作。精通当前国际上最著名的两大化工模拟系统 Aspen
Plus 和 Pro/II,以及计算机辅助分子模拟设计(CAMD)软件,通用系统数学规划软件
GAMS 等。承担的科研项目有:973 子项目“高效节能的关键科学问题”子课题:蒸
- 17 -
馏过程节能基本原理研究;中国石化项目:炼油厂全厂能量系统过程集成及优化;广
州石油化工总厂技术项目:气体分离装置离线操作调优;环己酮装置氧化尾气综合利
用;环己酮装置扩产节能研究。长岭炼油厂技术项目:醋酸异丙酯合成技术开发。
在本项目中承担化学产品设计的全生命周期分析(LCA)和全生命周期经济评价
(LCC),以及绿色化学品开发与过程设计的集成、模拟和优化方法。
近期发表的主要论文:
1. Mao Z. S., Lu E. X.(陆恩锡), Alternative optimal activity distribution in catalyst pellets with exergy
and entropy consideration, The Chinese J of Process Eng, 4(4), 372-379 (2004)
2. 陆恩锡,潘琪,吸收稳定塔生产优化及产品质量控制,化学工程,32(3), 32-37 (2004)
3. 陆恩锡,张慧娟,带压氧化尾气能量综合利用研究,化学工程,31(3), 66-68 (2003)
4. 陆恩锡,秦云锋,张慧娟,吸收稳定系统塔板数的集成设计,炼油设计,31(3), 46-49 (2002)
5. 陆恩锡,张慧娟,一种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用的蒸馏塔,中国专利,2002.9.30 授权。
6. 陆恩锡,张慧娟,朱霞林,吸收稳定系统新流程开发,炼油设计,31(6), 15-18 (2001)
7. 陆恩锡,朱霞林,吸收稳定系统新的节能工艺流程开发,炼油设计,31(7), 15-17 (2001)
8. Lu E. X., A novel design for vapor recovery units, Computers & Chem Eng, 24(2), 1317-1322
(2000)

肖新颜,男,工学博士,副教授。1982 年 9 月~1989 年 3 月,天津大学化学工程


系,本科、硕士;1994 年 9 月~1997 年 6 月,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博士;
1997 年 7 月~现在,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传质与分离研究室,专职从事精细
化学产品研究和开发工作。包括环保型水性涂料、高效无卤膨胀阻燃剂、新型表面活
性剂、超细粉体材料制备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2001 年和 2003
年前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级、原化工部、广东省、
广州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多项,有 3 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以上鉴定。招收硕士研究生
9 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40 余篇。在课题研究中负责含氟聚合物乳液的设计
合成及功能梯度涂层的机理分析和环境友好功能涂料的开发,负责实验方案制定、实
验研究工作。
近期发表论文:
1. 肖新颜, 张心亚, 陈焕钦等. 化工学报, 2003, 54(4): 345-351.
2. 瞿金清, 肖新颜. 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涂料的研究. 现代化工, 2000, 17(5): 287
3. 肖新颜, 陈焕钦. 苯乙烯改性醇酸树脂及快干醇酸漆. 材料保护, 2000, 33(8): 33
4. 肖新颜, 瞿金清. 苯乙烯丙烯酸化学改性醇酸树脂工艺优化.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02, 19(4): 325
5. 肖新颜, 万彩霞. TiO2光催化空气净化及抗菌材料的研究.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2, 14(5): 507
6. 廖东亮, 肖新颜. 二氧化钛薄膜对甲醛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精细化工, 2003, (3): 43

李秀喜,男,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化工过程系统工程研究室主任。1986
年湖南省吉首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1986 年至 1992 年,任吉首大学教师。1992 年开
始从事化工产品和过程设计的研究工作。1997 年和 2004 年获化学工程硕士、博士学

- 18 -
位。现任中国化工学会化工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在深入研究化工过程设计、
运行、控制等各个层次的不同类别的模型的个性与共性的基础上,将机理模型、统计
模型、黑箱模型以及战略简化模型综合集成起来,建立过程系统的一体化建模的理论
和方法,并通过对各种模型求解策略的研究,建立求解复杂非线性问题的集成优化算
法。部分研究成果将在 ESCAPE13 和 PSE2003 上交流。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基金项目和
企业项目,获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2 项。近几年,与本项目申请人钱宇教授合作,在
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 30 余篇,其中三大索引论文 10 余篇。
本项目中承担工作:计算机分子模拟和设计(CAMD),化学产品结构性能关系模型
(QSAR)的研究、产品设计与过程设计的集成技术等内容。

近期发表的主要论文:
1. Xiuxi Li, Yu Qian, Process Monitoring based on Nonlinear Wavelet Packe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European Symposium on Computer Aided Process Engineering-14, 2004, Lisbon, (ISTP)
2. Xiuxi Li , Yu Qian, Junfeng Wang , Information Criterion for Determination Time Window Length
of Dynamic PCA for Process Monitoring, ESCAPE-13, June 1-4, 2003, Finland (ISTP)
3. Xiuxi Li , Yu Qian,Junfeng Wang, Process Monitoring Based on Wavelet Packe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ESCAPE-13, June 1-4, 2003, Lappeenranta,Finland (ISTP)
4. Yu Qian,Xiuxi Li,Yanrong Jiang,An Expert System for Real-time Fault Diagnosis of Complex
Chemical Processes,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4(4), 425- 432 (2003)。
5. 李秀喜,钱宇,宋光均,蒋艳荣:催化裂化装置故障监测与诊断系统设计与开发,化工自动
化与仪表,30(6),6-10 (2003)
6. 李秀喜 、钱宇、黄启明,化工过程集成型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30(11),138-143 (2002)
7. 李秀喜,钱宇,江燕斌,化工过程集成运行平台的研究,化工仪表与自动化,28(2),1-3 (2001)

章莉娟,女,38 岁,工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广东省绿色化学
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主要成员。1986 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主要从事精
细和功能化学产品的开发以及产品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
奖一项,申请和获得中国发明专利 3 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可生物降
解微球药物释放结构性能关系模型”。
本项目中具体负责产品微观结构-制备过程-性能关系的研究。固体脂质体微颗
粒药物载体的制备、结构分析测试;以化学防晒剂二苯甲酮类和皮肤营养剂维生素 E
为模型药物的控制释放的试验技术、构效模型、介观模拟等工作。

近五年发表论文、授权专利、著作
1. Pan JZ, Zhang LJ(章莉娟), Qian Y,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and Models of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of Biodegradable PLA Microspheres, Chinese J. Chem Eng., 12(6), 1-10(2004)
2. 章莉娟等,微乳化乙醇柴油燃料添加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410077234.2
3. 章莉娟,钱宇,江燕斌,微乳化乙醇柴油燃料稳定剂的研制,精细石油化工,
(6), 46-49 (2004)
4. 钱宇,江燕斌,章莉娟,纪红兵,化学产品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化工进展,22(3),217-223 (2003)
5. 钟振声,章莉娟,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 19 -
6. 章莉娟,古国榜,W/O微乳液法制备铂纳米粒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30(6), 9-13 (2002)
7. 邵庆辉,章莉娟,微乳体系在纳米超微颗粒制备中的应用,化工进展,21(2), 136-139 (2002)
8. 章莉娟, 古国榜,The study of the surfactants synergism. 日用化学品科学,23, 33-34 (2000).

4、申请者承担(负责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情况(申请者
和项目组主要成员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包括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要注明项目
的名称和编号、经费来源、起止年月、负责的内容等。)
批准号 项目名称 起止年月 负责 进展或完成情况
杰出青年基金: 进展顺利,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
20225620 化学产品导向的过程 2003.1.- 钱宇 表论文 30 篇。
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 2006.12. 负责 顺利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
目中期检查,评为“优秀”。
化工产品和过程多尺 2004.1.- 钱宇 进展顺利。已发表论文 3 篇。向
20376025 度集成模型的研究 2006.12. 负责 Chem Eng Sci 投出 2 篇。
20476033 可生物降解微球药物 2005.1.- 章莉娟 进展顺利。与本课题方向一致。
释放结构性能关系 2007.12. 负责 是本申请课题的一个组成部分。
20476045 含氟聚合物乳液的设计 2005.1.-2 进展顺利。与本课题方向一致。是本
合成、环境友好自分层氟 007.12. 肖新颜 申请课题的一个组成部分。将与加拿
碳涂层材料及功能特性 负责 大 Waterloo 大学开展国际合作。

5、完成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情况(对申请者负责的前一个已结题科学基金项目完
成情况、后续研究进展及与本申请项目的关系加以详细说明。
批准号 项目名称 起止年月 负责或参加 进展或完成情况
化工过程故障 获 2001 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有
29976015 早期诊断和事 2000.1– 负 责 关理论和技术现在茂名石油化工公司炼
故防范 2002.12. 油厂的催化重整装置和压缩机组的故障
诊断专家咨询系统中实施应用。

三、其他附件说明或清单 随纸质申请书一同报送的附件清单。
z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225620)中期检查(2003.1.-2004.12.)工作总结摘要
z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4 年) 钱宇、江燕斌、李秀喜、章莉娟、刘林海
获奖名称:全无氯连二亚硫酸钠纸浆漂白新工艺技术
z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4 年) 韦朝海、钱宇等
获奖名称: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废水高级氧化处理的理论与技术
z 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证书(2004 年)
z 部分论文首页和授权发明专利复印件

- 20 -

Das könnte Ihnen auch gefal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