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auf Seite 1von 10

白話文測驗(一)

問題及答題卷
時限:兩小時 不准打開書本 分數:共一百一十分
 
考生須知:  
一、本卷根據三篇文章設問。  
二、全部問題均須作答,考生必讀根據有關文章回答問題。  
三、三篇文章見另行派發的「閱讀能力考材」。  
四、各題答案必須寫在本試題答題簿指定橫線上或空格內。  
五、寫於邊界以外的答案,將不予評閱。  
六、選擇題請圈出正確答案。每題限選一個答案,多選或漏答者該題 0 分。  
 
第一篇(共六十分)  
1.   第一篇共分四部分,試把未填寫的內容填在下表橫線上。(共十四分)  
部分   段落   段落大意  
指出蘭姆在其文章中說孩子並不稀奇,作者卻認為他
一   第一段  
是在妒忌其他有孩子的人。  
②(三分)  
 
①   第_至_段  
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兩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三分)  
 
③   第_至_段  
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兩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三分)  
 
⑤   第_至八段  
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第一段中,為什麼作者說蘭姆的話是「葡萄酸」?試略加說明。(四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為什麼作者說現在的孝子是孝順孩子的父母?(兩分)  
 
  ①   現代家庭以孩子為中心  
  ②   孩子是未來世界的主人翁  
  ③   父母最好的東西都要獻給孩子  
  ④   孩子的健康及舒適是現代家庭的先決問題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   作者在文中引用了下面橫線的句子,用意是什麼?   (四分)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  
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  
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節錄自《論語・為正第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5.   承上題,有人認人作者對「無違」的定義與孔子的本意不同,請試就兩者對
  「無違」的定義作解釋,並指出你認為哪種說法較適合現代?(六分)  
                             

                             

                             

                             

                             

                             

                             

 
6.   請為下面句子作填充。每題限用兩字作答。(共六分,每題兩分)  
 
       
本文以 為主題而貫串全文,然而焦點卻放在 上。  
 
   
而在第三段中,作者在描述孩子的無賴行為時運用了 的寫作手  
 
法。  
 
7.   作者在第七段中以哈代的小詩和漫畫表達了什麼想法?(四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8.   作者說蘭姆「不喜歡這樣的戲」,當中「戲」是指什麼?而這運用了什麼的
  寫作手法?(六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根據第二段作者對「孝子」的分析,判斷以下各題陳述,選出正確答案;每
  題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 0 分。(四分)  
 
  ①   現今的孩子孝順他們的父母。       正確   /   錯誤   /   無從判斷  
  ②   現今的父母孝順他們的父母。       正確   /   錯誤   /   無從判斷  
 
10.   作者在第五段中記述一個外國有關體罰的故事。請寫出他對體罰的看法。  
  (五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請寫出本文的主旨;字數需在五十字以內,標點符號皆計算在內。(五分)  
                             

                             

                             

                             

  4  
第二篇(共二十分)  
12.   為什麼作者不喜歡與太有涵養的人下棋?為什麼作者又認為下棋必須要
  爭?(六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承上題,作者在第一段提到下棋時出現威脅對方的情況,用了什麼寫作手法
  描寫對方的外貌及行動來論述「下棋必須要爭」的想法?(兩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作者認為下棋有什麼好處?(四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5.   作者在第三段中借《閒情偶寄》指出奕棋不如觀棋,原因何在?試扼要說明。
  (共四分,每題兩分)  
 
  ①   奕棋比觀棋差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觀棋較奕棋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在文中末段,為什麼作者說「此公深得棋中之趣」?而什麼是「棋中之趣」?
  (四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第三篇(共三十分)  
17.   根據第一段作者對「謙讓」的分析,判斷以下各題陳述,選出正確答案;每
  題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 0 分。(共四分,每題兩分)  
 
  ①   謙讓很容易在生活上發生。       正確   /   錯誤   /   無從判斷  
  ②   只有在客人入席才能看到謙讓。     正確   /   錯誤   /   無從判斷  
 
18.   作者在第三段引用聊齋的故事,與第二段描寫謙讓的場合有什麼關系?試描
  述之。(四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承上題,為什麼作者說自己並不謙讓?(二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20.   下段引文摘錄自《史記・伯夷列傳》,有人認為是謙讓,也有人認為是不謙
讓。試根據《謙讓》一文對謙讓的分析,判斷伯夷叔齊所為是否謙讓,並加
以說明。(六分)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
「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於是伯夷、叔
齊聞西伯昌善養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
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
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
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
食之。遂餓死於首陽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21.   作者在文中舉了不同的例子,以下哪些例子是謙讓的表現,而哪些不是?試
略加說明。(共八分,每題四分)  
  ①   宴會客人入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聊齋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孔融讓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教宗宣誓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作者在第四段中說到一般人謙讓的三種情況,而該三項情況對自己及別人有
  什麼影響?試扼要說明。(共六分,每題兩分)  
 
  第一種情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種情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第三種情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全 卷 完 -  

  10  

Das könnte Ihnen auch gefallen